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 国内

日本2011年《防卫白皮书》直指中国

借白皮书将“中国威胁论”推进一大步称中国在东海、南海等海域日趋活跃

日期: 2011-08-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8月2日,日本政府出台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中国”成为一个关键词,而白皮书在有关中国的描述中也首次使用了“高压”一词。白皮书称中国“在东海、南海等海域日趋活跃”,并指责中国对周边国家采取“高压政策”,对今后中国外交的方向性表示“不安”,称有必要继续对中国军事动向保持“警戒”。
  连日来,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就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表态,对其涉华内容表达强烈不满与坚决反对。中国专家4日认为,日本用不实之词指责中国发展,充分暴露了其“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和保持在东亚地区“软霸权”的企图。
妄图把南海问题扩大化
  在这份于2日出台的日本2011年度《防卫白皮书》中,日本政府将“中国”列为独立一节,其中提到中国海上行动不断扩大、常态化,还用“高压对抗”来描述中国采取的姿态。
  专家认为,日本借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论”并不新奇,但在今年的白皮书中,日方又将这一动作推进了一大步。对于白皮书中的某些措辞,中方完全不能接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珊认为,“海上威胁”是日方今年借白皮书夸大和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主要内容。如在南海问题上,日本想通过散布言论,加速周边国家的“中国威胁”意识,加剧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竞争程度,把南海问题进一步扩大化。
  白皮书还明确提出了“高压”这一表述。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分析说,“高压”指的是在霸权背景下,来自一方的限制或者压迫。中国不存在对日本、对美国特别是美日同盟的“强权”,也无意与邻国搞对抗。这种说法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去年中日撞船事件后,钓鱼岛被拉入到《美日安保条约》中,这本身就是在对中国采取‘高压’态势。日本才是咄咄逼人的态度。”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说。
  “日方一方面夸大‘中国威胁’,一方面还引用如中国舰艇穿过宫古海峡等所谓具体事例,以表达对中国在周边海域军事存在的不安。中方的行动并没有违反国际法,却充分反映出日方的‘心理不适应症’。”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伯江表示。
对载人深潜技术说三道四
  值得注意的是,日方还在中国非军事、和平的科技发展上大做文章。
  7月下旬,伴随中国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圆满完成科考和试验任务,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等国之后的世界上第五个具备深潜能力的国家。高洪介绍,日本在白皮书中却对中国这一用于和平的科学技术“说三道四”,将其视为有军事用途。
  “难道中国永远过穷日子就符合日本的利益和期待了?中国难道要按照日方的不良期待和愿望停步不前、永远落后吗?这完全是一种霸权主义思维。”高洪说。
  高洪表示,日方这一做法,暴露了其“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反映了日本仍然希望坚持自身在东亚区域所谓“软霸权”的企图,将中国的发展看做对自身的挑战。
  “对于日本的言论和不负责任的观点,中国应该表明自己的主张和思路,也要看清日本在白皮书后隐藏的政治图谋。”王珊说。
  吕耀东表示,这次白皮书特别强调了日美同盟,尤其着重提到美国对日本震后的援助。日本想要通过日美同盟的关系来制衡中国,这一同盟本身就对亚洲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要和周边国家平等协商、更不能任意渲染别国所谓‘威胁’。”他说。
日本何以刻意针对中国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基本上每年出台一份防卫白皮书,主要目的是宣示日本的国防政策,以及向国民作出对安全环境的分析。对于日本这么一个粮食、资源缺乏,以贸易立国的岛国,周边环境的安全及国际秩序的安定是不可或缺的。加上因历史原因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有很深的芥蒂,即使二战以来一直有美军驻守,国防仍是日本民众普遍为之焦虑的问题。
  日本媒体指出,白皮书反映了民主党政权不断向日美同盟关系倾斜的姿态,为了应对中国,似乎将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忘得一干二净。分析人士指出,自日本去年公布新一年度防卫计划大纲以来,“中国威胁”已经成为日本政坛保守势力渲染周边环境紧张的一种常态,以达到提升日本防卫力量的目的。在新版白皮书当中甚至以偏概全,玩起了“文字游戏”。这份对中国施压色彩较为浓厚的白皮书,显然无益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综合新华社及中新社电)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