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济南新闻 民生

职校生实习:体验?发展?

  • 日期:20110714
  • 作者: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核心提示
  在很多实行“2+1”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在读完前两年的课程后,第三年将面临实习的锻炼。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职校生实习期。如何更好地利用实习期来磨练自身的技能?用人单位又该如何在接收实习生的同时又不做“亏本的买卖”?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种种问题都在考验着职校生实习的成色。
  □ 本报记者 刘江波

希望能够稳定下来
  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郑华(化名)觉得自己要找一个对口的工作很难,并且学校里也没有给推荐实习机会,过去的一年,自己在寻寻觅觅中尝试了诸如车间一线、餐饮、电话营销等四五份工作,如今刚刚拿到毕业证的他最希望的是自己能够安定下来,不再到处寻找工作机会。
  “坦率地说,实习还是会长知识的,但是很多东西不是自己真正想学的。”郑华一脸无奈地说,“尽管在实习期间学校经常和自己联系,但基本上起不到什么实质的帮助作用。”
  郑华告诉记者,自己干的最踏实的,是在一家塑钢门窗公司做了三个月的一线工人。但这三个月期间,除了不停地擦玻璃外,别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到。“很想学到一门技术或者与专业相关的东西,毕竟这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少,但师傅根本没有时间教你,人家也忙,企业也要效益,不会把一个新手放在正式的工作岗位上。”郑华说。
  在这段时间中,报纸成了郑华最要好的伙伴,尤其是招聘专版,郑华每周必看。郑华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知道了塑钢门窗的制作过程,知道了电话营销中的交流技巧,增加了社会阅历……唯一不能让自己满意的是,没有学到一门真正的技术。
  一位学习模具制造的同学告诉记者,他实习的单位是一位师兄工作的地方,那里每月工资有3300元,但因为设备很先进,很多程序都已预先设置好了,自己能做的就是摁下开关,然后监视整个流程。跟他相比,有的同学倒是宁愿去每月900元的小厂子学习怎么去编程,他们认为这样的收获更大。
实习不能走过场
  记者了解到,在职校生实习的过程中,延时加班、经劳务中介组织进入企业等,学生的自身权益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有的学生尽管被推荐到工厂实习,但学非所用,无法发挥专长,导致学生的实习劲头不足。用人单位有时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于接收职校生实习没有多大兴趣,即便接收,也缺乏相应的培养体制,导致职校生的就业实习在企业而言是“亏本买卖”,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因此,有些职校学生笑谈自己的实习更多的是“体验式”,而非“发展式”,而这个结果,很难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告诉记者,职校生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校和实习单位应该共同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和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要有相对固定的实习单位,并指派有责任心、有实践能力的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指导,同时要有一套考核监督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以保证实习质量,防止实习走过场。学生也应当勇于维护自身的权益。”邓相超说。
要给学生找个好“婆家”
  毫无疑问的是,在职校生实习的过程中,学校的作用应该是第一位的,从最初实习企业的选择,到实习期间的跟踪指导,到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定岗,学校的作用都不应该缺失。
  采访中,职校生普遍认为一年的实习很有必要,尽管通过各种关系门路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很多,但他们中很多人更期望学校能够帮他们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但如何在接纳实习生与企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多方共赢呢?
  济南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贾凤美对于校企深入合作,施行订单式培养有着自己的见解。她告诉记者,校企合作的过程,就应该是在实习中逐渐实现定岗的过程,是一个培养的过程,这样既可以避免培训学生的盲目性,同时又可以保证学生的成长。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选拔人才,就应该对实习学生精心管理;另外,对于职校生的实习,企业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因为这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必要阶段。
  “有的学校也确实这么做了,并且效果不错,认真选择合作企业,严格把关,通过校企合作,办企业专班,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同时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储备人才,一举多得。”贾凤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