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济南新闻 民生

■关注全科医生制度(下)

精心铺就“成长路”

  • 日期:20110714
  • 作者: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核心提示

  群众需求迫切,数量却严重不足,这是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使用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这直接影响到居民基层就医不便捷、无法实现合理分诊。对此,《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如何实现?显然要在“培养”上下工夫。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通讯员 尹珊珊

如何培养全科医生
  2006年,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成为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
  “我们招收的学员是经过公开招生、再统一进行专业理论、英语考试及差额面试后选定的。”该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7年9月迄今,该院共招收了十多名社会化培训学员,均为全日制本科、全日制专升本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学员们在这里要接受医德医风、医疗安全、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教育,还要根据学年理论培训计划和临床轮转计划在全院各专业科室接受培训。“培养学员的工作能力是我们的重点。入院时要对他们进行包括住院病历书写、问诊技巧、查体、无菌技术、四项穿刺等在内的多项临床技能集中培训。入科后,带教医师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的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训练,尽可能多地为学员提供操作的机会。我们还购置了心肺听诊仪,腹部触诊仪等设施,作为临床病人典型体征不足的补充,并严格考核学员的实践能力……”
  据了解,在该院接受培训的学员的档案统一由济南市人才交流服务局代管,实行人事代理,延续工龄。医院与学员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同。培训期间,医院为学员缴纳五险,并将他们纳入本院临床住院医师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后获得处方权。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对于优秀学员,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择优录取,并向其他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荐。
培训有办法,人才“下不来”
  培养全科医生,有政策、有办法,这对医科高校毕业生有没有吸引力?几天来,记者在几所驻济医科院校采访,所得结果却让人有些失望。
  “现在工作的确不好找,但我也并没有做好下基层的准备。”省城某高校临床医学应届毕业生陈宇(化名)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刚找到一份在医药企业从事销售的工作,专业并不对口。“原本是想在市区医院找个医生岗位的,可大医院的人才缺口并不大,博士、硕士都扎了堆儿,自己没多少竞争力。”
  那基层全科医生的岗位不是能够学以致用吗?小陈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即便全科医生在大医院接受培训,但最终还要到社区、农村去工作,其工作起点和发展平台“相对较低”,而作为医生,接触、学习先进诊疗技术对提升业务水平非常重要,这样的机会在基层肯定不会比在大医院多。再加上那里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与城里的许多工作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都让他及周围的同学对此没有太多的兴趣。
  待遇低、地位低、发展受限,已经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顾虑,更有不少学生担心未来的出路。“培训合格后的全科医生能否得到社会认可,未来的事业如何规划、业务如何进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缺乏足够的信心。”一位医科大学生对记者坦言。
还需更多政策措施“铺路”
  其实,对于“发展”和“出路”,有关部门已经作出了一定的规划。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5+3”培养模式进行了规范,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培养结束、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在实际工作中,将进一步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经过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上享有优先权,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流动。
  “入职培训仅仅是向基层输送人才的第一步,政策、制度的健全,培训后相关机制的完善,是增强岗位吸引力的必要条件。”省城某高校一位医学教授认为,职场发展是求职者最看重的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改善基层机构的条件和环境、提高待遇、健全保障措施的同时,把培养工作贯穿始终,以更多得力的措施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特别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让更多在岗的基层工作者能够持续不断地接受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要多提供‘走出去’进修、研讨的机会,在开眼界的同时,提升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切实提高诊疗水平,实现工作有价值、事业有提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