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往事·发现

·相关链接·

惠民:渤海革命老区机关驻地

  • 日期:20110621
  • 作者:孟书军 王红军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孟书军 王红军 整理

  渤海区于1944年1月由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成,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五大战略区之一。由于地形独特,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渤海区是全省唯一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地区,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大后方和物资供应基地,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关注。作为渤海革命老区机关驻地的惠民县,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惠民共有10700名青壮年参军,出现了很多父送子、母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上前线的动人场面。仅省屯区就有12对兄弟参军,小郑家村郑风翔、郑风庭、郑风贵兄弟3人一起报名参军,朱老虎村朱文同48岁参军、80岁老母拄杖送行……
  1947年2月,华东局发出了关于开展捐献活动的指示,号召解放区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渡过难关。之后,惠民县、惠民市人民提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物有物”的口号,惠民市不到1个月就捐款800万元,惠民县城关区妇女仅50天就赶做军衣6万套。
  进入1947年4月,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我军实行战略大转移,华东局和华东区机关分别从鲁中、胶东转移到渤海区惠民、阳信县一带,仅惠民一县就驻扎10万人。在负责华野西线兵团后勤供应的前提下,惠民县、市党群顾全大局,承担了转移人员的生活供应,使这些人得到较好的接待和安置。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转赴豫皖苏途经惠民县,在渤海区党委驻地何家坊,陈毅向渤海区党委、行署、军区领导机关干部作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他特别表扬了渤海区的支前工作,肯定了渤海区人民对支援解放战争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支前运动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作为华东地区可靠后方的惠民县、惠民市,自1947年2月至1949年底,共出支前民工10批、7205人次,出动大车7000余辆,真正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948年9月11日,惠民县组织1690名支前民工,组成“民工营”,随军参加济南战役。9月24日济南解放后,这个民工团又随军参加淮海战役。10月18日,支前民工家属将1000多件棉衣送交县政府,并附慰问信、家信250余封,使得支前民工受到了极大鼓舞。
  该民工营经山东、安徽、江苏、河南4省33县,随军支前4个月,执行火线抢运伤员任务。同时,该民工营还直接参与战斗,俘虏国民党士兵97名,活捉国民党邳县县长王化一,缴获美式机枪5挺、步枪115支、战马5匹,荣获“钢铁民工营”称号,有3个连被誉为“钢铁先锋连”、“英雄卓绝连”、“巩固模范连”,有485名民工立功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