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五大新兴产业蓄能起势,蝶变跃升的济南市中区——

聚焦强省会 崛起新南城

2021-04-15 作者: 赵国陆 申红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申红

  市中区处于济南的核心老城,如何突围突破,找回空间优势,重塑活力,换道超车?数字经济从“一张白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新兴产业落地见效助推“南城崛起”,发展空间拉开全新框架。像百年前自开商埠时一样,市中区于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在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升级、综合环境等方面全面跃升,破茧成蝶,为“强省会”建设探新路、做表率。
生态南城蝶变产业新城
  南部城区在济南人的眼中,生态优势得天独厚,人居环境优美,兴隆片区、领秀城、南北康片区、九曲片区、七贤片区……近几年新建山体公园10处,口袋公园211处,新增绿地面积18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居全市首位。优质教育资源加速向南部新城流动集聚,随着济钢高中兴隆分校的落地,领秀城、华润城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龄覆盖。
  在中科5G产业科技园,机器人全自动精准控制产品精度和质量;物流机器人系统可零差错匹配30万平方米的复杂工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在国内航空高端部件市场率先突围……这个智能化、数字化的产业园,位于济南“西兴”战略重要枢纽地带,针对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柔性智能智造等八大应用场景,抢抓5G应用先机,赋能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济南市5G智慧化升级。2026年全面建成后,共计45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五年内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年税收超9亿元,未来将带动党家“智慧城”形成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党家庄片区“智慧城”加快推进,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蓄能起势,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效益凸显……市中区以“二环南路科创带”和“南部科创新城”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领航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硅谷”,以高品质城市吸引产业布局、人才及科研机构聚集,实现产城融合,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等重大机遇,加速“南城崛起”。
数字经济成支柱产业
  目前,市中区的三大支柱性产业是金融、地产建筑、数字经济,在GDP的占比分别为26%、11.8%、11.4%。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市中区的支柱产业,而几年前,这个产业是“一张白纸”。
  “以前,金融和房地产是市中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大环境和政策性迁移的影响。”市中区委书记韩永军坦言,这两个行业属于“赚快钱”的产业,传统的核心城区寸土寸金,必须把有限的空间用于大项目、好项目,以更高层次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因此在全省启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初期,市中区就趁势开展了产业升级之变。经过几年努力,目前,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和科技文创已逐渐成为新兴主导产业,智能制造、高端商贸也加速做大做强,基本形成了“3+2”五大新兴产业高地。
  特别是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称得上此轮产业之变的代表。早在2017年,市中区就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启动培育全新产业——数字经济,按照“产业集聚+行业应用+人才培养+支撑环境”的思路,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产业,在全省抢占了发展先机。目前,已构建起拥有上千家数字经济企业的产业生态体系,被评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重点园区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信息科技类)集聚示范区”。
  为了持续保持领先态势,市中区策划扩大布局,建设BIM产业园,吸引数字经济领域更多国际领军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实现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发展空间拉开全新格局
  随着城市不断外扩,新城崛起多中心格局,而中心城区活力衰退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市中区受制于城市空间战略“展不开拳脚”,北部面临“双增双减”问题、南部需要生态保泉、中部升级改造“成本倒挂”,发展压力不小。济南实施“中优、西兴、南美”战略,市中区的发展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拉开全新格局,奋力突破“中心城区塌陷”怪圈。
  4月9日,韩永军在“南城崛起”推介会上描绘了发展空间新蓝图。北部老城区以“一埠一圈一广场”为重点,实施城市更新,全力做精。通过棚户区拆迁、老厂房旧楼宇改造实现城市再生,通过传承文化记忆、修复历史街区实现城市复兴,让老城区全面焕发新活力。“一埠”即老商埠,启动二期建设,形成东有千年古城、西有百年商埠的“双星闪耀”格局。“一圈”即总部企业聚集圈,以纬二路、经十路、经七路、经四路为重点,聚焦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楼宇经济,打造全市总部企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一广场”即趵突泉西广场,利用趵突泉景区连片扩容契机,配合市级平台启动饮虎池街以东、趵突泉公园以西区域拆迁改造,同步启动上新街片区更新改造。
  中部以“一带一城一智谷”为重点,通过产业跃升全力做强。二环南路科创带串联沿线科创园区建设。南部科创新城以党家“智慧城”为桥头堡,穿起长清大学城(含齐鲁创智谷)以及槐荫“医学城”“央企城”,补齐“西兴”缺项短板。二环西创智谷以白马山片区为重点,聚焦“科技文创+智能制造”支撑西部、西南部加快隆起。
  南部以“一河两峪”为重点,全力作美。打造城郊版乡村振兴标杆,沿玉符河,建设一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围绕涝坡峪和渴马峪建设两大生态康养示范区。
  如今,市中区的发展正位于新坐标、新方位。韩永军认为:“发展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影响力,市中区作为中心城区、老城区,是展示全市环境面貌水平的重要窗口。如果一个地方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事项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让人工作生活感到舒心、舒适,有家的温暖、家的感觉,那将会变成一个‘聚宝盆’,吸纳集聚更多的资本、企业、人才,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申红

  市中区处于济南的核心老城,如何突围突破,找回空间优势,重塑活力,换道超车?数字经济从“一张白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新兴产业落地见效助推“南城崛起”,发展空间拉开全新框架。像百年前自开商埠时一样,市中区于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在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升级、综合环境等方面全面跃升,破茧成蝶,为“强省会”建设探新路、做表率。
生态南城蝶变产业新城
  南部城区在济南人的眼中,生态优势得天独厚,人居环境优美,兴隆片区、领秀城、南北康片区、九曲片区、七贤片区……近几年新建山体公园10处,口袋公园211处,新增绿地面积18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居全市首位。优质教育资源加速向南部新城流动集聚,随着济钢高中兴隆分校的落地,领秀城、华润城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龄覆盖。
  在中科5G产业科技园,机器人全自动精准控制产品精度和质量;物流机器人系统可零差错匹配30万平方米的复杂工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在国内航空高端部件市场率先突围……这个智能化、数字化的产业园,位于济南“西兴”战略重要枢纽地带,针对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柔性智能智造等八大应用场景,抢抓5G应用先机,赋能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济南市5G智慧化升级。2026年全面建成后,共计45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五年内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年税收超9亿元,未来将带动党家“智慧城”形成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党家庄片区“智慧城”加快推进,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蓄能起势,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效益凸显……市中区以“二环南路科创带”和“南部科创新城”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领航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硅谷”,以高品质城市吸引产业布局、人才及科研机构聚集,实现产城融合,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等重大机遇,加速“南城崛起”。
数字经济成支柱产业
  目前,市中区的三大支柱性产业是金融、地产建筑、数字经济,在GDP的占比分别为26%、11.8%、11.4%。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市中区的支柱产业,而几年前,这个产业是“一张白纸”。
  “以前,金融和房地产是市中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大环境和政策性迁移的影响。”市中区委书记韩永军坦言,这两个行业属于“赚快钱”的产业,传统的核心城区寸土寸金,必须把有限的空间用于大项目、好项目,以更高层次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因此在全省启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初期,市中区就趁势开展了产业升级之变。经过几年努力,目前,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和科技文创已逐渐成为新兴主导产业,智能制造、高端商贸也加速做大做强,基本形成了“3+2”五大新兴产业高地。
  特别是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称得上此轮产业之变的代表。早在2017年,市中区就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启动培育全新产业——数字经济,按照“产业集聚+行业应用+人才培养+支撑环境”的思路,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产业,在全省抢占了发展先机。目前,已构建起拥有上千家数字经济企业的产业生态体系,被评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重点园区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信息科技类)集聚示范区”。
  为了持续保持领先态势,市中区策划扩大布局,建设BIM产业园,吸引数字经济领域更多国际领军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实现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发展空间拉开全新格局
  随着城市不断外扩,新城崛起多中心格局,而中心城区活力衰退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市中区受制于城市空间战略“展不开拳脚”,北部面临“双增双减”问题、南部需要生态保泉、中部升级改造“成本倒挂”,发展压力不小。济南实施“中优、西兴、南美”战略,市中区的发展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拉开全新格局,奋力突破“中心城区塌陷”怪圈。
  4月9日,韩永军在“南城崛起”推介会上描绘了发展空间新蓝图。北部老城区以“一埠一圈一广场”为重点,实施城市更新,全力做精。通过棚户区拆迁、老厂房旧楼宇改造实现城市再生,通过传承文化记忆、修复历史街区实现城市复兴,让老城区全面焕发新活力。“一埠”即老商埠,启动二期建设,形成东有千年古城、西有百年商埠的“双星闪耀”格局。“一圈”即总部企业聚集圈,以纬二路、经十路、经七路、经四路为重点,聚焦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楼宇经济,打造全市总部企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一广场”即趵突泉西广场,利用趵突泉景区连片扩容契机,配合市级平台启动饮虎池街以东、趵突泉公园以西区域拆迁改造,同步启动上新街片区更新改造。
  中部以“一带一城一智谷”为重点,通过产业跃升全力做强。二环南路科创带串联沿线科创园区建设。南部科创新城以党家“智慧城”为桥头堡,穿起长清大学城(含齐鲁创智谷)以及槐荫“医学城”“央企城”,补齐“西兴”缺项短板。二环西创智谷以白马山片区为重点,聚焦“科技文创+智能制造”支撑西部、西南部加快隆起。
  南部以“一河两峪”为重点,全力作美。打造城郊版乡村振兴标杆,沿玉符河,建设一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围绕涝坡峪和渴马峪建设两大生态康养示范区。
  如今,市中区的发展正位于新坐标、新方位。韩永军认为:“发展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影响力,市中区作为中心城区、老城区,是展示全市环境面貌水平的重要窗口。如果一个地方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事项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让人工作生活感到舒心、舒适,有家的温暖、家的感觉,那将会变成一个‘聚宝盆’,吸纳集聚更多的资本、企业、人才,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