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戴家狮子舞:百年技艺焕发青春

2015-02-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戴家舞狮队在排练。
  □ 本报记者 单 辰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王洪泉

  2月2日上午,寿光古城街道戴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光正在村委办公室里,和村里的舞狮队商量给两只文狮上漆的事。“这两只老狮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摸着狮子头,王建光讲起了村里舞狮的故事。
  清同治年间,吴桥杂技团在寿光县戴家庄子村附近演出。戴家庄子17岁的郑少春与杨广第对狮舞和杂技产生了浓厚兴趣。二人再三恳求,终被吴桥杂技高师收为徒弟,随后到吴桥学习狮舞和杂技。学成归来后,二人在本村教青年们学习狮舞和杂技。村里人凑钱买了道具、舞狮服装和乐器。自此,村里有了舞狮队。经过几辈人的心口相传,这一民间艺术逐渐演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狮舞表演。
  戴家狮子舞系北狮的一种演艺形式,主要流行在弥河沿岸。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城一带的狮舞和杂技演技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曾在东北、内蒙古、青岛等多地演出,戴家庄子的狮子舞闻名遐迩,轰动一时。20世纪40年代前,戴家狮子舞曾流传到南孙云子村,后失传。
  在戴家庄子,100多年来,文狮舞的演出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时断时续。近年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戴家庄子村民重拾旧艺,接续传统,配置演艺设施,重新成立戴家庄子舞狮队,戴家文狮舞重又焕发了青春。
  戴家狮子舞系雌雄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顶狮头,另一人扮狮尾。“两只狮子按照插花灯鼓点的节拍演出各种动作。”王建光说,单狮和双狮之间有啃痒、翻滚、跳跃、抢绣球和养育狮崽等动作,以舞蹈的形式演绎了雌雄双狮嬉戏、繁衍后代的一段温情和顺的故事。
  狮舞表演共两场,动作繁多。鼓点缓慢,狮子的动作就缓慢,表现狮子的温情;鼓点疾快,狮子动作就快,表现狮子的勇猛。第一场有16个细节动作,第二场有4个细节动作。两场中间穿插各种杂技:窜桌子、窜火圈、窜铡刀、翻跟头、蝎子倒爬墙等,观赏性和娱乐性都很强。
  戴家舞狮队现有演出人员26人,其中文狮舞表演10人,打击乐手4人,杂技演员12人。其表演形式以及动作编排,带有传统的民族文化气息,表演技巧高超、场面壮观、节奏紧凑、变化多端。
  除了历史悠久的文狮之外,戴家庄子近年来又新制了4只武狮。
  “用陶土制成棱长0.5米的正方体,晾干后,雕刻成狮头面部模具,再用陶土制成颈部,放入砖窑,经多次焙烧,出炉后经过精细雕刻和打磨,一个狮子头就成型了。”王建光说。
  据介绍,制作狮头用的材料称为桑皮纸。“将桑皮纸粉碎、浸泡后制成浆状,经晾晒,待湿度适中后,一层层均匀涂抹在狮头面部模具上,然后用木槌敲打。”王建光称,模具上贴的纸浆大约2厘米厚,颈部也一样。“完全晾干后,将两部分缝合在一起,最后给狮头绘制花纹,再用纸浆做出舌头眼睛,上色后固定在狮头相应部位。”
  “狮头做好后,用黄布剪裁缝制一套长2.5米、背宽0.8米、高1.2米的狮袍。”王建光说,狮背缝制上红色的麻丝,舞狮者穿着金黄色的裤子,显得特别精神。
  一狮两人,每人分担大约10公斤重量。“狮舞表演一般会持续两三个小时,一般1个小时左右就得换舞狮人,不然手能累得打哆嗦。”王建光说,一场表演下来几百个动作,就算在冬天,出的汗都能湿透衣背。
  “有一份力使一份力,让戴家狮子舞传承下去。”王建光说,在村里,舞狮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份荣誉。会舞狮的小伙儿,在村里都会被高看一眼。
  戴家狮子舞2013年7月被列为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去年被列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