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村庄

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2014-11-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王 兵

  进村就是水泥硬化路、小胡同里铺着红砖、墙上喷着“中国梦”的绘画、东南角的垃圾坑建成了小广场……这是如今的寿光市纪台镇远水村。更可贵的是,建广场时,村里特意把几十棵老槐树保留了下来。
  “小时候我们在树上采过槐花,老人都对槐树有很深的感情。”远水村村委会主任张连军说。
  远水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不仅清理了卫生,还启动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等工作,让农村变成了花园式村庄。
  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称,要转变城镇化就是建楼房、建社区的思维。条件成熟的,集中配套建社区,条件不成熟的,顺应自然、突出特色,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留住“乡愁”。
  深秋时节,走进稻田镇西菜园村,只见道路宽阔,排水沟通畅平整。苗圃里的月季开着红的、白的花朵,树上的柿子已变成了一个个红灯笼。西菜园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伦说:“村里所有的树木、花草都定期打药,不用村民出一分钱,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打扫卫生。2012年,我们村就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2011年,西菜园村借助国家财政补贴政策,改造了厕所。“在村里闻不到一点臭味,苍蝇蚊子很少。”张明伦称。
  49岁的杨孝华住的是两层楼房,门前是柏油路,房前屋后都种着树。“这些树不仅绿化了环境,还能换钱呢。今年有人以1500元买一棵法桐,我都不舍得卖。”杨孝华说。
  今年,寿光集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清理“三大堆”(大棚垃圾堆、土堆、牲畜粪堆)及乱搭乱建,改厕、改灶、改陋俗,同时进行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并全面推进大棚垃圾处理、农村天然气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标本兼治改善农村环境。
  前不久,稻田镇西庞村对出村主路上的“三大堆”进行了集中清理,共900多立方米。“你看现在的路干净又宽敞,我们卖菜可方便了。”45岁的张秀兰说。
  以前,蔬菜换茬时节,西庞村的路非常难走,尤其是下雨天,污水横流。张秀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干净多了,大家都很自觉,不往公路上倒垃圾了。”
  “你看我们村,道路硬化了,路灯安了,地面也有专人保洁。村里还给我们修起了文化活动中心。一到傍晚,我们就去锻炼身体。”文家街道韩家村的韩兴江说。
  去年,韩家村对秋收遗留的草堆、粪堆、垃圾堆等进行彻底清除。随后,该村成立了专门的清洁队伍,划定了“三大堆”定点存放场所,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韩家村还制订出“村民公约”,让村民一起行动起来,保持环境整洁。村委成员韩全禄说:“现在你就是让村民乱扔垃圾,他们也不会扔了,关键是观念改变了。”
  11月3日10点,洛城街道复兴村村民尹希宝正在村委大院外的纯净水设备前取水。
  “没安装纯净水设备前,我们喝的水水质硬,烧一壶水,壶底能结很多水垢。村民大多买桶装纯净水喝,一桶水12元。”尹希宝说,“现在喝的纯净水,30公斤才5.2元,省了近一半。”
  更让尹希宝高兴的是,村里还安装了路灯。复兴村南邻文圣街,东临羊田路,以前一到晚上,这两条主干道上灯火通明,村里却黑乎乎的,村民进村就得摸黑。在上级单位的帮助下,复兴村安装了18盏路灯。
  今年年内,寿光每个镇街区都要打造3—5个示范村,争取3年内全部提升完毕。“真正让老百姓住得舒坦,心里透气,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市委书记朱兰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