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潍坊年画:

鞭炮声中的民间瑰宝

2014-07-18 作者: 本报记者 宋昊阳 本报通讯员 于锋 来源: 大众日报
图:杨福源向记者展示年画作品。  □宋昊阳 报道
  □ 本报记者 宋昊阳 本报通讯员 于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以来,欢度春节时,家家户户总习惯换上新的年画,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安康。在不少老人眼中,“挂上年画,贴上春联,放起鞭炮,才叫过年”。年画,也跟鞭炮、年夜饭、春联等民俗物事一同成为了新年里最富年味的寄托。如今,潍坊年画已经成为潍坊市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寒亭区杨家埠,还有许多木版年画艺人在坚守着潍坊年画这块宝贵的传统艺术领域。当地政府数据显示,杨家埠村每年可生产年画2100多万张,销售到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走进杨家埠百年老字号“万盛画店”,73岁的杨福源便热情地迎了出来。自幼师从叔父杨锡福学艺的他,已经是万盛画店第十五代传人了。年过古稀的杨福源目前仍然坚持每天刻版、创作、授艺。“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和人意;模样要俊秀,才得人喜欢。”杨福源用民间俗语的形式,笑着说出了创作年画的要点所在。
  “要创作一幅好的木版年画,首先要雕刻画版,选材、聚缝、刻版这三个步骤,每一步都要精雕细琢。”谈起创作年画的过程,杨福源显得非常兴奋,“木版刻好后,就是印画,这时候要求‘画版对得正,纸要扯得平,色要刷得匀,搪子打得轻,色多容易涝,色干容易燥’。”杨福源介绍,创作一副精致的木版年画,有时候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拿这幅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金陵十二钗”来说,就是杨福源历经3年时间,呕心沥血制作完成的。
  “中国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真正兴盛则是在明末清初,那时我们杨家埠到处都是制年画的人。”杨福源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常感觉门外有鬼哭狼嚎,闹得皇宫彻夜不宁。他让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每夜守在房门,结果鬼哭狼嚎声就不再出现。唐太宗非常高兴,命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这就是所谓的“门神”。传说当时为唐太宗绘制将军图像的画师老家就在杨家埠附近,待他回乡后,商贾巨富、亲戚朋友纷纷前来求画。他难以应酬,便想出了画线刻版印刷的办法。木版印制门神的效率骤然提高,从此,木版年画在杨家埠逐渐盛行起来。
  “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驰名中外,入选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与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出现的‘家家画店,人人画师;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相比,如今的状况已经不比从前。”潍坊市杨家埠年画研究所所长王永海说。
  为了将木版年画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寒亭当地的数所中小学开展了杨家埠木版年画试点教学。这个区还建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培训基地,招收当地的中专、高中毕业生,聘请年画艺人授课,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培养越来越多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