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窗

发展特色农产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第一书记”驻村解难题——

双王城: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2014-06-20 作者: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辰 本报通讯员 崔永华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辰  本报通讯员 崔永华

  6月13日,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郭井子村,近3000亩的盐碱地露天西瓜长势喜人。村民曹岐山说:“再过半个月,西瓜就能上市。如果卖得好,今年收入比去年能提高一大截。”
  “去年我试种了100亩露天西瓜,效益不错。今年,村里100多户村民也开始种西瓜。”郭井子村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怀志说,盐碱地上种西瓜,在郭井子变成了可能。
盐碱地上搞起特色种植
  郭井子村的曹振桓种了十几年的棉花。“近几年,种棉花效益不好,1亩地1年最多收入1000多元。而种西瓜按照1公斤1.4元的售价来算,1亩地就能收入4000多元。”曹振桓说,“现在的问题是,知道郭井子西瓜的人不多。到月底,3000亩西瓜一起成熟,卖不出去就坏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双王城党工委在向群众征求意见过程中,郭井子村民反映了西瓜销路问题,有关部门立即着手想对策。
  “6月底之前,占地30亩的西瓜专业交易市场将建成使用。”郭井子村党支部副书记曹千山说,新海路郭井子村路口将竖起一个大型广告牌,来往客商一眼就能看见。另外,“郭井子村西瓜”品牌也正在申请中。
  南木桥村的特色是无土栽培西红柿,到去年底,村内已建成大棚90个,棚均年收入5万余元。盐碱地上无土栽培获得成功的同时,仍有部分村民不愿改种西红柿,死守着几亩棉花地。
  “上了年纪的村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却担心承包土地的人没信用。”南木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本兵说,综合种棚户、无棚户和部分老年人的意见,村里成立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今年4月,南木桥流转320亩土地,新建67个无土栽培西红柿大棚。
  村民马汉三说:“村里给新棚区打了口井,还上了一台200伏的变压器。”
  村民李本明说:“村里每个月都会聘请农艺师来培训。现在几乎家家都种上了无土栽培西红柿,今年人均收入至少会增加5000元。”
  据双王城党工委书记燕黎明介绍,双王城将定期召开农产品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园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把孩子的事当头等大事办
  6月6日,周五,双王城牛头初中学生家长贺法政收到了一条手机消息:孩子已放学。即将中考,您多注意沟通鼓励,让孩子放平心态,轻松应考。下周可能变天,给孩子多带衣服。另,6月需交纳菜金46元、中考餐费45元、车费76元,合计167元。9年级2班班主任郑燕尾。
  “3月,牛头初中每个班新建一个飞信群,班主任把全班学生家长加进来,方便及时沟通交流。”牛头初中副校长马忠圣说,学校和家长一起努力,把孩子的事当作头等大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不少学生和学生家长反映:牛头镇村初中和小学餐厅面积太小,学生不得不错时就餐;学校旱厕夏天蚊蝇多、气味大。
  “7月和8月暑假期间,总投资379万元的新餐厅将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勘址和图纸设计,进入招标阶段,将于9月初完工。”双王城教育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广军说,拆除600平方米的老餐厅,新盖1910平方米的3层新餐厅,可容纳初中和小学1000余名师生就餐。另外,与新餐厅施工同步,学校旱厕将全部改为水厕,预计9月初完工。
“第一书记”驻村解难题
  双王城寇家坞四村共有426户1480口人,耕地面积6500亩,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
  “村民以种棉花为主,近年来人工费等成本增加,人均收入减少。”寇家坞四村党支部书记王云明说,前几年村里因修路欠债近200万元,目前仍有4条路共600米需硬化。
  寇家坞四村“第一书记”张振友介绍,工作组进驻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发现除修路问题外,村里还缺少文体活动场所,村办公场所也需要修缮。
  针对发现的问题,“第一书记”和村班子集体制定计划:发展去年成立的高粱专业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硬化道路600米;建设文体广场,修缮办公场所。
  去年10月,王云明成立了红缨子高粱专业合作社,吸引了90户农民入社,流转土地4000亩,又通过承包农场土地3000亩,总种植规模达到了7000亩。
  “现在合作社和茅台酒厂签订了合同,最低保护价为每公斤3.6元,价格高时随市场价。”王云明说,合作社购买了两台高粱烘干机。“第一书记”还与寿光市农机局协商,争取到农机补贴6万元。
  6月9日,工作组将近万元的办公桌椅和档案橱柜运至寇家坞四村办公室,并投资5万元建设文体广场、修缮办公场所。
  村民王立华说:“村里不少老人爱跳广场舞,但一直没有场所。等广场建好了,没事就来跳跳舞。”
  “听民声,办实事。”燕黎明说,“因为我们知道,老百姓的事儿,就是自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