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文化

剧场文明,“静”和“敬”

2013-09-27 作者: 王红军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红军
  
  前些天,到历山剧院看音乐剧《妈妈咪呀!》,我身后坐着一家三口人,可爱的小女孩不时地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爸爸耐心地一一回答,引来旁边观众善意的笑声。
  说实话,刚开始时,我也感动于父女俩对于艺术的热爱,但在演出半小时后,周围的观众却始终无法静下心来看戏。从这个角度看,这无疑又成了一种不文明行为。看来,怎么样去欣赏一场演出,有很多内容值得说道说道。
  这么多年,我只在北京看过一次剧场演出。“带孩子看戏注意孩子身高”,这几乎是北京正规剧场的统一规定。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光线暗淡的剧场环境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有些家长只考虑教育孩子,却不顾孩子的天性,这是一种自私的做法。对于不同的演出,家长应该判断孩子是否对演出感兴趣,在开场前或中间休息时给孩子讲解,不要边观演边讲。   
  当前,十艺节的各类演出活动全面展开,我省文艺演出市场也是蓬勃发展,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的观众逐渐递增。而剧场里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到了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礼,代表着一种秩序与尊重。剧场演出在文明礼仪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有安全、文明的要求,也有语言举止、仪表着装的规范。但我认为,只要做到两点就行:一是静,二是敬。
  剧场环境,静是第一关键。观众不应该打手机、吃东西,也不应该纵容小孩喧闹,但这只是基础,观众最不应该做的是“晚到早走”。看演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提前到场,从容做好观演前的准备,尤其是要准备好安静的心情。毕竟为一场演出,你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光,一头雾水地开始看和听,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对于迟到观众来说,演出开始后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剧场,不仅自己看不到精彩的开场,还会影响按时入场观众的欣赏效果。
  有专业人士指出,真正懂得欣赏的观众,不是看戏而是“听戏”,这也是剧场“静”的更深层次原因。一批高素质的文明观众,会激发出艺术家澎湃的激情,奉献出更高水平的演出,反过来会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听”与“演”之间产生微妙的共鸣。
  “敬”是更高一层的要求。以往,我们总习惯于指责观众不守规矩,其实很多观众并不是有意为之,更多的是对文明观演礼仪不够了解,这就是缺乏对艺术的尊重。只有有了这种“敬”的意识,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文明礼仪,才能更好地欣赏演出。
  山东是戏剧大省,观众的“叫好声”,曾经让众多艺术家赞叹“懂戏”。但是十艺节上,不仅有京昆、地方戏,而且有话剧、芭蕾舞、音乐剧等众多形式,观众应该懂得不同的喝彩“表述方式”。比如,看芭蕾舞时,观众的掌声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欣赏古典音乐会时却相反,每个乐章结束之后不要鼓掌,因为掌声会打破古典音乐的连贯性,影响演奏者和聆听者的情绪。
  此外,演出剧目结束后,演员谢幕是整个演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表达谢意的一种高雅艺术化礼仪。作为观众,我们也应该以礼相待,向艺术家表示敬意和感谢,待演员退场后或大幕关闭时再顺序退场。只有经久不息的掌声,才是对艺术家最好的认可。
  今年7月,十艺节全国木偶皮影戏在东营展演时,不少少年儿童在内的观众安安静静地欣赏,没有来回奔跑,也没有交头接耳,“静”而“敬”的剧场环境令我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