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观察

盐碱地上的千亿级新型工业梦

2013-08-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健元春公司的塑膜生产线
  泰丰电动汽车生产线
  亿嘉现代农业装备生产车间
  英利实业棉纺车间
编者按
  2013年8月8日,是寿光撤县设市20周年的日子。20年里,寿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
  当此之际,我们推出一组报道,力图从工业、农业、民生等几个方面,简略回顾寿光这些年来的成就和工作亮点,一窥当代寿光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新貌。
  □ 本报记者 郝雪莹
    见习记者 李 慧
   本报通讯员 王 朋 王兵 

  今年7月,在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名单中,寿光市石油装备产业园区赫然在列。
  在曾经的大片盐田上建起“千亿级滨海新型工业基地”,是寿光工业“十二五”的光荣梦想。当前,寿光正加快推动转调速度,致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现代制造业示范基地。传统的化工、造纸产业脱胎换骨,大批新落地项目科技含量全国领先。寿光工业正向多元化、高科技和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寿北工业两次飞跃
  寿光以“蔬菜之乡”闻名,工业领域同样奋勇争先。“经济要永葆发展活力,离不开工业的强力支撑。发展经济必须考虑后劲和质量问题,这离不开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的带动。”这是潍坊市委常委、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对新型工业发展的认识。
  “寿光的工业也曾有过低潮,有过徘徊。”在寿光市经信局,副局长张翾的思绪回到了20多年前。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寿光工业在潍坊曾列倒数第二,效益较好的企业不到10家。这些企业主要从事盐化工、麻纺织、造纸等产业,结构落后,产能不高。也就在那时,寿光人第一次举起了寿北开发的大旗,在“工业立市”的指引下,出现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晨鸣、联盟、聚宝、仙霞、千榕、齐民思等一批闻名全国的企业。
  时间来到2010年,在我省加快“蓝黄”两区开发的机遇面前,寿光人审时度势,振臂一呼,提出要进行寿北二次大开发——把寿北滩涂作为寿光工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主战场,打造寿北工业发展引擎、人才聚集高地、要素流动洼地和沿海发展示范区。
  “2010年以来,我们以寿北二次开发为依托,打造精细化工高地。新上了一条从奥地利引进的生产线,以木浆为原材料生产绿色环保的高端纺织材料纤维素纤维,这个项目的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顶尖水平。”英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波向记者介绍说。英利是全国首家生产该种材料的企业,目前全球产量仅15万吨,而在寿北设计年产将达到3万吨。该公司去年产值达到12亿元,今年争取超过15亿元。
  寿光产业的升级换代,在其最北端的羊口镇体现得淋漓尽致。寿光市发改局副局长杨学然表示,他们选择项目的标准非常明确:先把科技含量关,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再把投资密度关,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区投资必须2亿元以上,且密度达到每亩产值300万元。
  截至目前,寿北落实开工过亿元项目108个,总投资860亿元,7成是高新技术产业。

筑巢引凤广纳贤才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人才不可或缺。在采访中,许多寿光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他们对人才的渴求以及从创新研发中受益的经验。
  29岁的李宝玉,在山东泰汽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工作了11年,已从当初的一线工人奋斗成技术副总,公司的提升过程也是李宝玉个人成长的过程。
  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积极转型,泰汽公司由生产汽车底盘、制冷器等单一产品加入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的行列,并研究开发锂离子电池。面对公司的战略调整,在数控加工一线工作的李宝玉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企业的步伐。现在他带领着20多名大学生员工,从事研发工作。
  “在精细化工领域,因为我们产品更新快、技术要求高,必须不断投入研发创新。单靠内部研发毕竟太慢。我们的办法是借助与‘外脑’的紧密合作,着力打造自己的研发平台。”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业告诉记者,他们先后投入五六千万元搭建科研平台,软件方面下大力气花重金引进高尖端科技人才。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建立综合院士工作站,聘请中科院、中工院院士4人,协助他们进行新兴储能电池钠硫电池以及光催化水处理技术的研发。
  筑巢引凤,加大招院引所力度。目前,寿光建起12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还成立了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抱团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的新机制。被誉为院士工作站“升级版”的综合院士工作站,要求建站企业须与3名以上院士开展合作,全省一共才10家,寿光一地就占了2家。
  与此同时,寿光市去年正式启动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计划”,由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5年时间引进1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1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他们还参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做法,制定“寿光英才”奖励办法,全力打造引才、用才的高地。

不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
  7月30日,记者来到晨鸣纸业白卡纸工厂。伴随着37摄氏度的高温和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前,造纸工人正忙着制造特色产品300克白卡纸。
  在工厂不远处的污水处理中心,经过处理的中水从水渠流出,清澈见底。晨鸣纸业环保公司经理助理魏红霞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多少经济效益,但中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据介绍,晨鸣日总处理能力13万立方的中水回用项目,可在对达标后的造纸废水进一步处理后,替代新鲜水用于制浆造纸过程,既节约了新鲜水的消耗量,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晨鸣累计投资30多亿元,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配套建设了碱回收、中段水、中水回用等环保项目,积极探索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新路子,其“林-纸-再生纤维”循环链,“煤-电-建材”循环链,“造纸废弃物-制肥、发电”循环链成为企业打造循环经济的样板。
  发展循环经济,晨鸣成为寿光的缩影。
  针对以往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的现实,寿光采取了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以及限制高耗能项目,扶持新兴产业等手段。2007年,寿光提出,生产厂区“退城进园”,城区只保留高新技术产业。为此,健元春有限公司的工业生产线也搬进了晨鸣工业园。这个当年以生产麻袋全国闻名的制造企业,由于产品原料减少、对水质存在污染等因素,转型为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依靠差异化的经营思路,超前的产品开发,健元春已经生产出世界领先的五层供给农膜,去年产值16亿元,今年预计将达25亿元。
  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这是寿光人的思路。截至目前,寿光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8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达到39家,预计2013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11%。

政府靠上服务让企业安心
  在寿光管理者的眼中,一片苍凉的盐碱地,其实也是经济开发、工业建设的宝贵资源。通过调整盐田位置、优化产业结构,寿光北部的盐碱地反倒成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单在土地一项上就可以获得每亩10万元左右的优惠,被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所吸引,永力重工这类先进工业制造企业纷至沓来,抢着进驻寿光先进制造工业园区。
  投资10.2亿元的英利纤维素纤维项目,起初让李玉波这样的成熟企业家都觉得“纠结”,由于投资太大,容不得半点闪失。不过,寿光实行的重点项目领导包靠制度让李玉波吃了定心丸。不仅书记、市长亲自带领英利企业人员到北京、上海谈项目,与国内外专家谈合作,还确定了一名市委常委把英利作为联系点,经常实地了解企业困难,亲自联系担保单位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以前企业用水,需要从外面拉进来,现在自来水管道都铺到厂门口了,方便得很。”位于羊口工业区的亿嘉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杰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配套设施,厂子办起来很难。”
  为给进驻企业营造良好环境,羊口工业区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三个支撑”,3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40亿元。投资10亿元进行绿化,新增绿地面积750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网280公里。启动临港湿地水库、新自来水厂、清水湖水库引水等“六大供水工程”,解决了园区企业供水问题。建设了滨海热力、默锐、英利、鲁清、国华电厂5处汽源。目前羊口工业园区内的水、电、路、暖、汽、管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完成。羊口还在全省率先开通了覆盖全镇28个村(居)和三大工业园区的镇村公交,在园区内乘坐公交车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