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新晨报>立场 第2版

莫让喜爱“救命神器”沦为叶公好龙

  • 日期:20160409
  • 作者:
  • 来源:新晨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在福州台江万达附近的宇洋中央金座写字楼内,新进了一台“会说话”的“救命神器”,它叫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AED),这是在福州公共场所安装的第一台。据悉,我国每天约有1500 人死于心脏骤停,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若周围的人能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或使用AED,真能救人一命。(《海峡都市报》)

    心脏骤停并非生命终结,若能在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挽回生命的概率就倍增。写字楼 里有了自动体外 除颤器(AED),楼道里的工作人员就拥有了一份生命保障。人大代表朱鹏立呼吁福建省建立城市公共场所AED 救治网络,福州台江区积极回应,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抢救患者就等同与时间赛跑,AED之所以被公众誉为“救命神器”,就在于它提高了抢救效率。随着公众对生命权力的重视,“救命神器”AED 在不久的将来,或将像灭火器一样,成为公共场所乃至居民小区的标配,这将是院前急救的一种有益补充。大家对公共场所设置AED 充满了渴望和喜爱,毕竟,这就是抢救心脏骤停者的利器。不过,令人忧虑的是:我们对“救命神器”的喜爱,是否会沦为叶公好龙呢?

    公众场所有了会说话的AED,普通人都可以按照语音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及时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可是,我们不要忘了,AED 并不是抢救心脏骤停者的充要条件。窃以为,与公共场所安装“救命神器”AED 同步的,应当是公众对见义勇为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然而,在一个老人倒下去很多人却纠结于“扶不扶”的社会背景下,即便有了“救命神器”又如何?显然,若没人积极施救,救命神器岂也是多此一举。因此,公众见义勇为的精神,应当随着AED 的普及而普及。

    再者,“救命神器”是一种医疗急救机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它们像生命一样,也需要精心呵护。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如果“救命神器”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宇洋中央金座写字楼的物业称,他们会每周开机检查,然而,虽然我们国家平均每天发生1500例心脏骤停,但于福州台江的这座写字楼而言,概率还是很小的。那么,物业真的会始终如一地按时查验,及时发现故障吗?这个问题不能不令人忧虑。

    大家欢迎公共场所和居民区普及安装AED,这个是真的,可是,抢救心脏骤停者不会因安装AED 而画上句号。我们要想利用好“救命神器”,还应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急救,参与的“救命神器”维护,切莫让喜爱“救命神器”沦为叶公好龙。

    (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