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新晨报>泰安·墨迹·有话就说 C26-39

拼钱择校不如摆正教育观

□朱楠

  • 日期:20140424
  • 作者:
  • 来源:新晨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一个平方一锭金,锭金难买名校近。划片入学本好事,奈何资源不平均。重点师资秀于林,美好前程自可寻?不惜财力拼爹娘,教育失衡是内因。”网民“米兰7号”的几句打油诗对学区房问题进行了生动的注脚。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家长们绞尽脑汁,拼命创造条件,更有甚者将户口挂靠到公共厕所在的门牌号上。目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机会。

    毋庸置疑,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择校热“虚火”难降的背后,凸显的是教育资源不公的现状。补齐教育短板、切实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过,择校热跑火背后的扭曲成才观,同样值得反思。

    适当的择校无可厚非,可现在的 “拼爹择校”、“拼钱择校”,已到了丧失理性、近乎疯狂的状态,这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并无裨益。比如考试总分是500分,有的孩子只考了200多分,家长也想方设法让其拼命往重点学校挤。至于孩子进校后能否跟得上学习进度,能否持有平和自信的学习心态,家长则少有考虑。再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是否适合某个学校,家长也很少考虑。忘了量体裁衣、实事求是,这是很多家长沦为“孩奴”、致使“天价学区房”走俏的根本原因。

    家长们往往忽视却教育规律,不顾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兴趣需要,一味放大孩子的分数目标,形成一哄而上的“拼钱择校”。这种短视的教育观,值得反省。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适合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就像鞋子一样,大小、式样和脚掌对应,才能穿着舒服,否则就算是国际名牌,尺寸不对也不是好鞋子。如果孩子成绩太差,或者对基础教育没有兴趣,将其送进名校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花钱进了所谓名校,却让孩子失去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太不划算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因此,在期待国家努力均衡教育资源的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多一些豁达、理性、健康和前瞻性的教育眼光,要多看看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不是一时的发展;多看看孩子的全人格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分数单打一”;在择校面前摆脱“孩奴”心态,多一些从容淡定,才是有主见的现代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