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新晨报>鲁食 第24版

鲁酒传奇

古 贝春解码

第一章草创篇——千年运河漂来扁舟一叶

  • 日期:20121124
  • 作者:
  • 来源:新晨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作者:顾金栋

    古贝春,当今天质量上摘金夺银、品牌上中国驰名,中华老字号、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中国浓香型白酒著名企业、中国白酒创新典范产品、中国酒业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一串串闪光的荣誉戴满头顶,中国古贝春酒城建设的号角声声震天,一个大写的名字镌刻上中国酒业之林的时候,您有没有想到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呢?春从哪里来?春有多古?那千年运河漂来的当初是怎样的一叶扁舟?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沉浮走过的是怎样的漫漫征途?

    名酒溯源

    当“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中华运河魂,鲁酒古贝春”的广告语早已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时候,恐怕连绕城而过的千年运河也不知道武城何以冠以古贝州的缘由。运河水日夜流淌着千年的酒文化,殊不知在她之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了贝州美酿的诸多佳话。

    让我们先从地理因素上寻找一下蛛丝马迹。这里一马平川,却比有山还深秘。它东控齐鲁,西拒太行,居两京之锁钥,扼黄河之浩荡。其战略要冲之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武城县志》载:“武城,禹贡冀州之城。春秋为晋东鄙地。晋因备齐始城焉。”又载,“武城为东郡要区,实古赵地,平广旷阔,四无山阜,东毗强齐,岁饰武备,邑之得名,盖本于此。”又有多版本县志记载:尧、舜、夏、商几代,武城属兖州地。春秋为晋东鄙地。战国为赵地东武城。西汉始设东武城县。西晋初,仍为东武城县,太康中去“东”字,改称武城县。而处于战略要冲之地,必是战乱频发,烽烟四野,民众的“尚武”精神亦胜出一筹,或因慷慨悲歌的燕赵之风,武城民众大有悲壮的英雄之气与烈烈民风。这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赵苞、窦建德等一大批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身上可见一斑。这与酒的格调、内蕴又是何等的契合?当把酒壮行、美酒祭戈之豪壮在这片土地上演绎出一段段故事,我们又如何怀疑美酒始于武城这一历史的必然?

    可见,武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尧、虞舜时代,而有关酿酒的记载也可溯至夏、商,据史料载,那个时代的国酒“秬鬯酒”就产于此。时至春秋,这里是晋国边远的东疆;及至战国,又隶属赵地,为防齐国入侵,赵国在此筑城屯兵,成为赵国之“武备之城”,武城由此得名。而武城所产名酒也随之走进兵营军帐,成为将士们祭戈壮行必不可少之物。而毛遂携武城名酒赴楚国求援,留下“毛遂自荐”典故的同时,也抬高了武城酒的身价。

    时至魏晋南北朝时代,北周在武城一带正式建制贝州。此时的武城酒也被推向一个鼎盛。能喝上一碗武城秬鬯酒已成为身份的象征。于是武城酒通过水辑古道走向神州大地,成就了武城酿酒史的第一个辉煌。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武城属贝州;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移贝州治于历亭”(今武城县武城镇),故,武城又有贝州之称。隋王朝的隋文帝、后夏王朝的建立者窦建德、武城的女婿罗成无不是贝州酒的钟情者。大运河的开挖成功,及至盛唐三百年,贝州酒同唐诗一样成为中国酒业上的一道壮美风景。中华第一状元孙伏伽更是将贝州酒“状元红”的名号传播的香染九域,甚尔成为唐太宗李世民钦定宫廷宴酒。在今天看来,或许这就是贝州酒的第一个“注册商标”、“驰名商标”!于是,神州大地到处流传起一段民谣:买好酒,贝州走,大船开到城门口。一杯状元红,醉得公鸡不打鸣。

    经宋、元至明,武城酒无衰退。以五谷之首小米酿制的民间佳酿“小米香”闻名遐迩,一度作为贡酒进献朝廷。明代大学士白钺路经武城留下的“诗成酒尽茶烟歇”的名句,当为例证。

    清至民国,三百年中贝州酒渐成衰势,但至建国前仍有一些酒作坊沿卫运河线操持,最著名的当属柴家的“红高粱”、胡家的“杂粮酒”、何家的“小米香”、马家的“地瓜烧”和孙家的“状元红”五大作坊品牌。虽也物美质优,却因战乱频仍、民生凋零,已无力影响全国市场。

    悠悠千古事,猎猎酒旗风,俱往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也顺即孕育了一个齐鲁酒星的胎灵。

    (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