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鲁剧大戏《沂蒙》锁定央视一套
主创期待用“沂蒙精神”感动观众
日期:20090504   作者:   来源:生活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杨新会)记者日前获悉,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和临沂市联合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已经被中宣部列为建国60周年献礼剧目,预计在今年“七一”期间登陆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该剧讲述了沂蒙地区百姓拥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感人故事,著名编剧赵冬苓执笔创作这部反映沂蒙精神的鲁剧大戏,导演管虎执筒《沂蒙》用独特的视角体现沂蒙人的朴实、善良和大义,主要演员由迟蓬、马少华等担纲。主创人员们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表示,“相信伴随着《沂蒙》的播出,沂蒙精神将会再次感动全国人民。”

    编剧:《沂蒙》将成为我的代表作

    据记者了解,《沂蒙》从主创班底的选择到演员的最终确定一直也都贯彻着制作影视精品,体现齐鲁文化特色的主题思路。国内著名编剧赵冬苓怀着对老区的深厚情感,深入实地采访、体验生活,充满激情地完成了剧本创作。2006年8月起,她赶赴临沂搜集创作素材,足迹遍及莒南、沂南、沂水、蒙阴、河东、费县、临沭等县区,先后对王换于、明德英、梁怀玉、尹德美和六姐妹等沂蒙红色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了深入了解。

    随后,编剧日夜奋战,用了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近 30万字的《沂蒙》剧本。在创作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由于劳累过度,赵冬苓曾经病倒在床上,但沂蒙的故事感动着她,使她无法停下笔来休息几天,最后躺在床上写完了《沂蒙》的结尾几集。赵冬苓说,“在我创作的50多部剧本中,《沂蒙》是我最没有遗憾的一部作品,它将成为我的代表作!”

    导演:《沂蒙》老少皆宜

    《沂蒙》导演管虎,曾以原生态纪实手法和犀利的镜头语言引领了一大批电影实践者的创新风潮。当读完《沂蒙》剧本后,他被深深感动了,“我读了七遍,每读一遍都会流很多泪水”。为确保电视剧拍出后能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欢迎,管虎把《沂蒙》剧本交给了邻居家一位 17岁的女孩子阅读,想试试这个剧本能否感动年轻人。数日后,这位小姑娘用肯定的语气对管虎说:“管叔叔,我读剧本时流了很多眼泪,你快拍吧!”

    得到了青年人的肯定,管虎还不放心,便把剧本交给了自己的父亲、老演员管宗祥。当年近八十高龄的管宗祥读罢剧本后,他不但支持儿子导演这部电视剧,而且明确表示自己一定要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既然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喜欢这个剧目,我对拍摄好《沂蒙》充满了信心,并决心将《沂蒙》拍成中国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

    演员:用沂蒙精神拍《沂蒙》

    据记者了解,《沂蒙》外景地全部设在临沂市境内,为了能真实再现上世纪30—40年代期间沂蒙人的精神风貌,导演管虎要求演员们进驻沂南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期间,所有演员都必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脸晒黑。“演员们一开始叫苦连天,我告诉大家,要用沂蒙精神拍摄《沂蒙》,没有吃苦、奉献的精神,是拍不好《沂蒙》的。”

    《沂蒙》的实景拍摄更是艰苦,为拍“女子火线桥”一场戏,剧组组织了当地80多名妇女,肩扛门板,站在河水中搭浮桥,然后让扮演解放军战士的演员一遍遍从门板上跑,用了整整一个上午这组镜头才成功完成。“群众演员没有一个叫苦的,她们说《沂蒙》拍的就是咱沂蒙的事,能参加演出很光荣。”主演迟蓬对记者表示,“我是读着‘红嫂’的故事长大的,尽管拍摄很辛苦,但只要想想剧中人物的感人事迹,我的精神立刻就会亢奋起来!”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