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生活日报>都市新闻 A11

腊八节省城一商家免费施粥

数百市民捧场,半天喝掉1000多碗

  • 日期:20110112
  • 作者:
  • 来源:生活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商家提前准备好的1000多个一次性塑料碗刚过中午就全都用完了。 (记者 李丽 摄)
  □本报记者 李丽 □实习生 陈敬贻
  腊八节素有在家里熬腊八粥喝的习俗,可11日上午,数百位市民在马路边就喝上了热腾腾的腊八粥。这一天,空中四合院芙蓉馆在堤口路59号院门口支起大锅,请市民免费喝粥。馆长李涛说,施粥是腊八节的一项传统民俗,他希望更多的商家能参与进来,让市民们在冬日里体会到人情的温暖。
  热热闹闹路边喝粥,腊八节里泉城一景
  11日早上7点,在堤口路59号院门口,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支起来,旁边还竖着一个“腊八节免费喝粥”的牌子,桌子上摆着一次性的塑料碗和塑料勺。
  “今天腊八节,大家免费喝粥啦!”
  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呼喊,很多匆匆路过的市民停下了脚步。
  “哟,今天腊八还能免费喝粥啊!”
  “来一碗尝尝?”穿着红色面包服的服务员小刘一边问,一边麻利地从锅里舀起一大勺粥,一碗、两碗、三碗……越来越多的市民停下来喝粥,锅里碗里都冒着热气。
  原来,这是空中四合院芙蓉馆在腊八这天进行的施粥活动,馆长李涛说,腊八节我国素有施粥的习俗,他们饭店的工作人员提前买好了200斤各种做粥用的米,11日凌晨两点就开始生火,由一个师傅专门负责熬粥。
  “这粥真好喝,我都忘了今天是腊八了。”市民段女士是一位交通协管员,路过免费喝粥点时停了下来,喝完了才走。一位拉着小车卖花生的老农也把车停到一边,喝了一碗热粥才离开。
  “真没想到这么多人来喝粥。”李涛说,尽管知道会有人来喝粥,可他没想到来了这么多市民。
  中午12点多,尽管还有一些米尚未下锅,但提前准备好的碗却全都用完了。服务员小刘数了数,一早上数百位市民共喝了1000多碗粥。
  施粥是项传统民俗,现在强调传播温情
  “在马路边免费喝粥,真是少有啊!”见到堤口路59号院门口格外热闹,很多市民纳闷,这个饭店的老板为什么要免费给大家喝粥呢?
  “现在叫免费喝粥,其实在古代这叫施粥,是腊八节的一项传统民俗。”李涛介绍,这已经是芙蓉馆第二次在腊八节施粥了。2009年他在芙蓉街上开办的芙蓉茶馆也曾在腊八节这天施粥,很受市民欢迎,今年搬到了堤口路上,依然延续了这个传统。
  山东省习俗学会副秘书长、济南俗韵文化策划公司经理张礼敏说,施粥跟喝腊八粥、吃腊八蒜一样,也是腊八节的一项传统民俗,只不过施粥的传统起源于宗教活动,后来演变成民间习俗。相传腊八节这天,寺院在腊八粥供佛后,便分施给信徒。而且,民间亦自制腊八粥,互相馈赠,于是腊八粥成为民间的习俗。在兵荒马乱或灾害的年代,腊八粥还有救灾的作用,现在已经演变成慈善行为。抗日战争时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居士曾在上海创建施粥所,救济民众。2008年元月的南方大雪灾,南方许多灾区的寺院亦纷纷为过往车辆施粥。
  “现在都不怎么提施粥了,其实就是送温暖。”李涛说,施粥本身就是一种善意的表达与传播。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已经不需要靠别人施粥来度日,但是大冷天,路人喝一碗热腾腾的粥,心里也一定很温暖。
  ■延伸调查 施粥老板呼吁大家参与 也有老板不知有这民俗
  “你们是哪家单位啊?”11日上午,在堤口路59号院门口,凡是路过停下来喝粥的市民都会忍不住问上这么一句。得知是一家饭店搞的活动,很多市民感叹老板会做生意。
  也有市民认为,施粥是商家在借机炒作。对这种看法,李涛说,商家施粥肯定会在无形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他的出发点却是延续传统民俗。“1000多碗粥我们饭店还是能负担得起的,而且饭店也有施粥的条件。”李涛说,他不仅要坚持腊八节施粥的传统,还要呼吁更多的商家加入进来,把这项传统民俗发扬光大,让更多市民在冬日里体会到人情的温暖。
  随后,记者沿堤口路一直向东走到济泺路,发现路两边有三十多家大大小小的饭店,没有一家施粥的,其中一些饭店的老板甚至不知道有腊八节施粥这一传统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