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检察专刊 第2版

实干助力“后峪梦”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筹措资金寻找水源打井、安 装光伏发电项目、向村民推广种植蜜薯……自2019年4月潍坊市检察院派“第一书记”张元祥驻村帮扶青州市庙子镇北后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这里悄然发生着变化,村民们的“后峪梦”在逐步实现。

    寻找水源  保障村民饮水安全

    实现脱贫致富,首先要改变老百姓的生存环境,饮水安全一直是北后峪村面临的大问题。以前,村民生活用水的来源是邻村自来水,村民吃水十分困难。尤其是冬天供水管道容易上冻,邻村自来水无法使用,家家户户只能在家里用水泥垒砌“水窖”提前储水使用,水质堪忧。针对这一问题,张元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国家、省抗旱资金、村管网改造资金共计70余万元。

    资金到位后,勘测员在北后峪村内数次勘测,却迟迟没有找到水源。一次次的勘测失败,并没有让帮扶队放弃。他们不顾烈日酷暑,到村外继续寻找水源,一个方位又一个方位地勘测,功夫不负有心人,第5天终于在靠近邻村的地方成功勘测到水源。然而,虽然勘测到水源,但此处有没有水,水量是否充足,勘测员没有十足把握。如果这一处水源的水量没有或者太小,那意味着要重新勘测,再打一口新井,前期打井的资金就“打了水漂”。“手里的资金有限,经不起折腾。当时我就跟村主任私下商量,如果水量不够,这次打井的钱我们俩人就出了,再让勘探员重新找水源打井,村主任也非常支持我这个建议。”张元祥说,“好在运气不错,井打在了地质断层上,水量十分充足,这个千年古村吃水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现在的北后峪村已经成功打出深 290米、出水量30方/小时的深水井一口,铺设村外主管道2500米、村内主管道1200米,并将村内主管道深埋,配套10立方/小时水泵一个、变频设备一套、 10 方压力罐一个。同时,安装了两台具有加热功能的户外水直饮机,这下彻底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酷暑日下寻水源,不忘领导心情愿,子孙后代记心间,党的政策代代传,你们的工作一时说不完。”村里通水后,北后峪村老支部书记将这封感谢信送到了张元祥手中,以此表达群众对潍坊市检察院驻村帮扶工作队,特别是对“第一书记”张元祥的感谢。

    解决困难  增强村民凝聚力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张元祥意识到村子落后的根源在于党组织薄弱,带动力不强。于是,张元祥集中在党建上发力,转变党员干部作风,让村委成员拧成一股绳,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张元祥经过和帮扶队的同志们走访调研,与村“两委”班子研究、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制定了“六个一”帮扶计划——辅助团结一个班子;解决一个群众急需的问题;帮助审批建设一个村文化广场;打造一个整洁规范小型农贸市场;成立一个村农产品合作社,带动发展农产品产业;创建一个村集体产业。

    北后峪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里没有像样的休闲娱乐场所,晚上和农闲时村民们无处可去,甚至滋生了很多不良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张元祥协调了社会资金为村里修建了1500 多平的村文化广场,并配套了篮球板、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这下村民有了去处,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

    村民闫书章和妻子已年近八旬,家里还有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女儿,生活比较困难,平日里打扫村中卫生贴补家用。“正赶上去年的台风让村里受灾,张书记和村里的干部冲在前面,还给我们每户都送来了救灾物资,过节也拿着米面油来慰问我们这些贫困户,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过。”闫书章说。

    精准扶贫  助力村民增产增收

    北后峪村没有集体收入,耕地大部分都种植小麦和小米,由于地处山区,种植和收割都无法实现机械化,亩产相对较低,村民农业生产中一直有“靠天吃饭”的习惯。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张元祥为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发展产业扶贫,特地走访种地能手了解种植情况,并赶赴安丘蜜薯种植基地、汶上芦花鸡养殖基地考察,为村里引进260只芦花鸡、三个品种的蜜薯供村民进行试养和试种。经过一季的实验,芦花鸡越养越好,蜜薯种得很甜,种植户售卖更容易。

    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张元祥充分利用帮扶资金,安装了 40 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增收4万元左右。同时,还集资20 万元对村口的小型农贸市场地面进行硬化,目前市场上有固定摊位 30余个,每逢农历初一、初六,附近村的村民也会到这里赶集,不仅给村里带来了集体收益,还规范了市场秩序,卫生环境也大大改善。

    下一步,张元祥将发展农产品合作社,尽快促建北后峪振兴特色产业园,带动村民就业,形成后峪特色品牌效应。

    “ 我一直没有忘记来到这里的初衷,给老百姓办点实事儿,我也会一直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张元祥说。以前“靠天吃饭”的村民,现在享受着精准扶贫带来的累累硕果,“后峪梦”正在逐步实现…… 尤连娣

—记潍坊市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张元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