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法院文化 第4版

蛀米之思

  • 日期:20170127
  • 作者:陈要香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居家过日子,米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家庭主妇,我有秋收备米的习惯,倒也买不多,就二十斤小米,装在袋子里,差不多够用一年了。来年,随着天气变暖,米袋里竟热闹起来,“扑啦啦”蹿出几只飞蛾,原来小米已被虫蛀,小米粒被若有若无的虫丝粘连着,一团团的,包了虫卵。蛀虫确实可恶,糟蹋了小米很是可惜。

    看着这些被虫蛀了的小米,我有些束手无策,心里不禁感慨起来:富与贵,是人人所希望并追求的,但仔细想来,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实在不可贪求过多,这日日享用的小米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吗?

    生活中,保有一定的财物固然是人赖以生存的保障,但我们实际享用的东西能有多少呢?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足矣,米贮存多了,也就是被蛀虫盗取繁衍罢了。其他财物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其实,世人总感觉物质匮乏并想穷尽手段去获取更多的东西,不是因为拥有的财物太少,仅仅是因为摆脱不了内心的欲望罢了。殊不知,欲壑难填,因满足无穷的欲望而被物所累实在不值得称道。

    历史上,有东汉羊续悬鱼拒贿、陶侃之母退鱼责子的典故,都体现了“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的清廉为政、清廉治家之道。而今,我们生活在盛世年代,国泰民安,财物丰足,人们无需再为生计奔波疲命,对待财物更应当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总之,做人贵以清廉、知足自持。

    清廉的另一面就是知足,以德笃行。月满则损,日盛则衰,知足常乐。知足则不会被物所动,亦不会被物所役,为人处事,方有壁立千仞的气度。有气节,则知廉耻,重修德立身,对名利之得失,则能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之心去对待。我赞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赞赏“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的颜回,因为在这两个人身上都彰显了君子之德。陶渊明的气节在于他对待权贵的勇气上,他虽然也仕途求贵,但当他感觉追求权贵需要付出做人的尊严时,便选择了有尊严地活着。而颜回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不为物所困,不因物的匮乏而放弃对品行的修养与道德的追求。难怪孔子感慨:贤哉,回也。

    唉,古往今来,江河奔腾不息,日月璀璨生辉,它们不以取得占有而长存,而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只能以历史的形式演绎着生命的更迭。

    还真要感谢这些米中的蛀虫,它们让我明白了立身之道,懂得了取舍之理,提醒我时刻保持一颗防蛀之心。

    □陈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