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综合新闻 第2版

专家坐诊社区缘何“叫好不叫座”

  • 日期:20110614
  • 作者:记者 刘晓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2007 年,为方便市民就诊,济南市各大医院纷纷“联姻”社区医院,派驻专家定期到社区坐诊。然而,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医疗设备配备不足、医疗报销受限等,4 年“联姻”却处尴尬境地,不少在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却在社区坐诊遇到了“冷板凳”。

    一天也等不到几个病号

    李大夫是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因为自己所在的医院与社区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李大夫每个星期都要来解放路社区医院坐诊一天。

    不过,让李大夫有点发愁的是,自己平常在医院里一天能看30多个病号,而在社区医院有时一天也等不到几个。“大部分时间都是干坐着,我这心里也着急。” 李大夫告诉记者,大医院排队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忙碌习惯了,现在到社区医院这么冷清还真有点不适应。

    从上午 9 点直到中午休息,记者发现,来李大夫这里就诊的只有三四个病人,其中主要还都是老病号,新面孔不多。李大夫告诉记者,“社区医院的患者,以老年病和慢性病居多,经常会有患者回来复诊,所以患者群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在这鲜有的几个病号中,还有一位患者因为需要化验,社区没有相关设备而只能再到大医院就诊。对此,李大夫也有些无奈,“社区医院的就医条件毕竟有限,就像你看到的,有时虽然来了病号,但是受制于就医条件最后我也只能建议他再去大医院就诊”。

    很多患者不知有专家坐诊

    记者走访发现,一方面是到社区挂“专家”号的患者少,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还有“专家到社区坐诊”这回事。

    王阿姨今年70多岁了,是洪家楼社区医院的老病号。王阿姨的家就在附近,自己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来社区医院就医,方便。“去大医院,人又多程序又复杂,排队挂号,诊断,一上午能弄完就不错了,动不动就折腾一天。到社区医院就方便多了,我自己就能过来,也不用给儿女添那么多麻烦。”但是,当记者问到医院专家来社区医院坐诊时,像王阿姨这样的老病号也表示不太清楚。“没听说过‘专家坐诊’啊,只知道这里有大夫,也不知道是不是专家。”同样,在千佛山社区医院,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患者也都表示不知道有专家来社区坐诊。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患者往往对社区医院不信任,在他们的印象中,社区医院的硬件设备和医疗人才,都不如大医院,所以,有些患者虽然知道有专家来社区坐诊,但是仍然会到大医院就诊。大医院的“专家”和社区医院的“专家”,同样是专家,但仅是因为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出诊,大家的认可程度就不一样,人们更倾向于信赖大医院的“专家”,宁可去大医院排队挂“专家”号,也不愿意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看“专家”号。

    部分医院无奈停派专家

    记者调查发现,到社区医院坐诊的专家,普遍都比较“清闲”,每天接诊的病号有限,为此,有些医院无奈不得不停派专家。

    济南某三甲医院社卫科主任介绍,之前他们与济南 5 家社区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规定医院每个科室的专家都要定期到社区坐诊。为此,医院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将基层工作经历与晋升职称挂钩,同时帮扶人员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帮扶工作期间,工资、福利、奖金、岗位、职务待遇不变。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坐诊的专家们都普遍反映自己在医院一天能接诊几十个患者,到了社区却一天也看不上几个病号,于是医院便停止向社区派驻专家。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社管科的曹主任也表示,他们医院下属的社区医院有4个,但是目前只在道德街社区医院继续派驻专家坐诊。对此,曹主任也很无奈,“医院新增加了病床,每天的接诊量都很大,但是专家有限,人手很紧张。”

    医疗报销限制成患者流失主要原因

    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不仅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而且可以给患者就医提供很大的便利,为何最终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患者对社区有专家坐诊了解的不够外,更重要的是,医疗报销受限是阻碍患者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主要瓶颈。

    千佛山社区医院的张大夫告诉记者,专家坐诊社区遇“冷板凳”,造成这种尴尬局面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医时,医疗报销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受限于目前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定,部分有需要的患者,虽然愿意在社区就诊,但因无法报销相关医药费,也只能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医。比如门规患者就医的‘单定点’限制”。

    张大夫说,根据2006年市卫生局下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门规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医可以不再负担门规病种的起付标准 400 元,这原本给患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是,2008年市社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又规定,“自下一个医疗年度开始,纳入门诊规定病种管理的参保人员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含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按照该规定,从社区转诊到医院,治疗费用还要支付起付标准 400元,因此很多患者没有办法只得放弃到社区医院就医,导致社区医院就诊患者流失。

    至于门规患者就医为何实行‘单定点’限制,市社保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实行“单定点”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医保基金安全。“门规病人有专门的门规病历,需要存放在患者选择的医疗定点,如果有两个医疗定点就会出现两份病历。部分患者就会借机钻空子,用医保价格在两个定点取两份药物,造成资源与资金浪费。”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特殊病种的报销,社区医院也存在诸多限制。家住南全福小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在社区医院就诊,确实比较方便,但我的病属于‘特殊病种’,按规定只能在区级以上定点医疗单位就诊,才能报销相关费用。我也只好来大医院就诊。”

    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可以说是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有益尝试,但是目前由于宣传不到位,尤其是在医疗报销方面的各种限制,如何有效落实依然处于困境。看来,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