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今日青岛 Q06

牛的污染大过汽车,浪费可能触犯法律

专家妙论“低碳生活”

  • 日期:20091127
  • 作者:记者 苑菲菲 通讯员 孙海宁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11月26日讯 “低碳生活?什么意思?”谈起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不少市民感到陌生。在26日市消保委首次组织“倡导低碳消费,共促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表述了许多看起来匪夷所思观点,如牛的污染大过汽车,浪费可能触犯法律等,但其实它们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少吃牛肉可保护大气层

    “一头牛每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一辆汽车!”26日上午,青岛海洋化工研究员王华进教授说,经美国权威部门研究发现,牛、鹿等反刍动物每年约向大气层排放3000万吨甲烷,250万头牛排放量就会导致一次严重的污染问题。

    据王教授介绍,美国已经在打算向每位公民征收30美分的大气污染税,理由是“每人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使用50升甲烷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他举例说,法国科学家研究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自身释放的甲烷气体,使大气层变异而导致了生态灭绝。王进华提倡,市民少吃肉食不仅对自身健康有益,还有助于环境的保护。“排放二氧化碳虽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来减少排放,比如喂养牲畜时,在饲料中加入大蒜,可使甲烷排放减少50%。”

    铺张浪费可能触犯法律

    据了解,不少市民都认为,自己有权利选择高性能的消费品,如大排量汽车等,即使他们会造成更大的污染。但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的李湛教授告诉大家——这样不行!“我国在今年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规定,公民应当合理消费、节约资源,消费者对低污染经济都要承担自身的义务。”李湛说,目前该法律还没有实施细则,但随着法律的越来越完善,生产者生产高污染产品,消费者购买高碳消费品等都可能会触犯法律。

    青岛理工大学的李捷教授表示,过“低碳生活”并不像一些市民所认为的那样遥远。只要把日常的电子闹钟换成发条闹钟,就可以每天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8g;不使用洗衣机将衣服拧干晾晒,可每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3kg;平日出去时关掉电视、电脑的屏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1/3左右。 “如果把我们的日常碳排放全算进去,数据会比实际高70%,而这70%都被海洋吸收了。”他说,目前海洋的吸收能力在逐步下降,高碳生活给整个胶州湾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压力。

    太阳像画一样挂在墙上

    “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地步,但现在它的利用却不充分。”提起低排放,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陈占勋就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太阳能。他称,生活中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都是高污染能源,但并非不可替代。陈教授说,利用太阳能可以合成生物柴油、人造汽油,如甲醇、乙醇等都可以为汽车所用。“最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像一幅画一样挂在墙上,但很可惜,这样的节能产品却得不到推广。”他表示,我们日常的建筑物、汽车、温室等都可以使用太阳能,那样会大大降低高污染能源的利用。

    “虽然我们在技术上已经使太阳能达到了可利用的层面,但现实中却存在制约。”据介绍,一栋建筑,如果使用太阳能取暖,那开发商首次就需要多投资15%。虽然说在第六年的时候取暖就相当于“白用”,但在目前高房价的背景下,所增加成本又会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几乎没有开发商使用太阳能取暖,而被迫继续高污染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