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农村大众>头版 A1

暑期班,农村孩子真眼馋

  • 日期:20090814
  • 作者:记者 郭杰
  • 来源:农村大众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放假了,城里的孩子正因被父母逼着上各种各样的暑期班而苦恼的时候,同样生活在这里的另一群孩子——农民工的子女们,在漫长而炎热的假期却只能待在家里,年龄较小的,甚至因为安全考虑被父母关在家里。

    “别说什么暑期班了。放假后不像在学校里有老师管着,白天我们要上班,就怕孩子们乱跑,去不安全的地方玩,现在安全是第一位的。”一位在济南山师东路上卖小吃的农民工对记者说。

    8 月9 日,虽然已经立秋,但济南依然暑气弥漫。在济南开杂货店的张礼学夫妇来自河南新乡,趁着没顾客的间隙,他和记者聊了起来:“孩子考完试就带过来了,让他们来济南玩几天,但顾客多时也就顾不上了。”

    张礼学的女儿今年 10岁,小姑娘长得精致而水灵。张礼学说女儿从小喜欢画画,这次要她来济南,就是要想给她报个暑期班。老家的学校很少上美术课,美术老师也是由其他课的老师兼任。“咨询了几个暑期班,十几天就要400多元。 太贵,不值得。我就给她买些教材,让她自己学着画。”张礼学说。

    这种情况并不是少见。每年暑假,当城里的孩子纷纷被家长送进各种各样的暑期班时,大部分农民工的子女只能望而却步。

    在农民工较多的济南市槐荫区,记者走进了一家暑期班。暑期班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虽然没有专门统计过,这几年也有农民工的孩子来报暑期班的,但数量仍然有限。以他教的班为例,20 多个孩子中,家长是农民工的只有1个。

    在这家补习班大门口卖香酥鸡柳的杨建军来自栖霞市桃村镇,他说他儿子本来想上这个暑期班,家里人都不会英语,就盼着能上个暑期班加强加强,但儿子试听了几堂课后就死活不来了。一问才知道,因为儿子地方口音重,他一说话同学就笑,而且老师在课堂上大多说英语,儿子听不懂,最后只好放弃了。“农村孩子学的是哑巴英语,和城里的不一样。”杨建军的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边上一位卖水果的大姐说,她的孩子就天天在家玩。当问及为什么不让孩子进暑期班时,她尴尬地笑了笑说:“俺也想把孩子送到辅导班,但是经济条件又不行,让她在家玩,也能帮着干点活。大人天天都忙着打工干活挣钱,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

    “其实,看着城里的小孩学跳舞、画画什么的,小孩也很眼馋。”大姐说,前一阵儿,女儿看见房东的女儿在学弹钢琴,闹着也要学。她知道钢琴价格不菲,于是想让女儿学个稍便宜的电子琴之类的,但一打听,像样点的电子琴也要上千元,再加上学费,她觉得自己实在负担不起。 而且一过完暑假,女儿就要回老家,那里没人能再教她弹琴,担心暑假学的就荒费了。所以思虑再三,她也没让女儿去学。“为了这事,孩子还大哭了一场,竟说我不是她的亲妈。”大姐哭笑着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济南市的各类暑期班中,最低费用也要在300元左右,名教师的提优班更是昂贵,一个月下来要花上千元。相对于城市孩子而言,许多农民工的孩子大多会选择费用相对较低的暑期班,而且报名者多以居住在城区、家长工作相对固定、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为主。而多数经济状况一般、居住于城乡接合部的农民工家庭,则大多选择了让孩子呆在家中。

    本报记者  郭杰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