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 油鬼”不见了
日期:20081024   作者:本报通讯员 陈金山   来源:本报讯
 
    1978年我8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家里打油用的是葫芦大小的瓦罐,生产队里每年中秋节和春节前,两次按人口和工分折算分油。我家五口人,每次分不到五斤油,一个瓦罐就够了。五口人一年七八斤油,母亲总是拿着当香油吃。吃咸菜疙瘩时,用筷子在瓦罐里蘸一下,往碗里嘀嗒几滴明油。只是在来客人或过节时,才用小油勺舀点油炒菜。平常,村里很少闻到油香味儿,谁家烟囱里冒出香味,不用去看,就知道谁家准来客人了。曾记得,父亲给我出了个谜语:黑鬼黑鬼,靠墙没腿(打一农家日常用具)。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家里多年用的那只油瓦罐,立马给出答案:“油罐子”。父亲夸我聪明。

    1984年,我上初中,家里粮满囤,棉花种了六七亩。把棉花卖给棉厂里,棉厂先给一部分钱,再根据售棉量折算出应得的棉籽油分到户。这时候,我家用了多年的油瓦罐成了古董。父亲特地买了油缸盛油。有一年,我家两个油缸都满满的,足有上百公斤。母亲炒菜的油勺也换成了大勺,隔三差五就会炸油条。我上高中时,二嫂怕我吃集体食堂缺油水,特意给我买了 2.5公升的塑料油桶,把油熬熟装满了,给我送到学校,叮嘱我往打出来的菜里多加油。每次我还没吃完一桶,嫂子又送来了。

    1997 年的时候,我回乡下老家,家里的油缸也下岗了。嫂子说,棉籽油没脱毒,现在家家用油都到专门的粮油店里买合格的卫生油,什么大豆油、色拉油,每次用塑料桶打上 10公斤,现吃现用,新鲜卫生,逢年过节要吃更高级的花生油,营养保健。嫂子家的塑料油桶有好几只,分门别类,轮换着吃轮换着用。

    这几年,我们一家三口星期天回老家看老母亲时,嫂子家改吃成桶的名牌食用油了,一桶油吃完了,把油桶卖了,再到超市里买新的。她说:“现在丰衣足食有钱花,要吃就得吃健康吃营养!”村里的农家超市里就有好几个品牌的花生油、葵花籽油、调和油。为了少吃油,吃好油,嫂子家还用上了控油壶,几口人每天吃多少油,定量取用。农家院里再也不见油瓦罐和油缸。

    现在,我给读小学的儿子提起父亲给我猜的那个谜语时,儿子怎么也猜不出来。

    

    迮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迮洌迮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洌迮洌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