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台提升融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利津县规划先行,沿黄滩区建起休闲度假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12-30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唐峰  通讯员 黄鑫 林妍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北宋镇高家村改造提升后的村台。
  “路通了,灯亮了,产业也旺了”
  12月13日,站在250亩的菊花田向北望,利津县北宋镇丁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志远感慨不已。
  不远处,改造提升后的丁家村有了崭新的村台,村台上家家户户的入户道路都已经用水泥硬化完毕。冬日的风吹得凛冽,但这里的滩区村,村民心里都暖洋洋的。
  利津县地处黄河尾闾,县内19个滩区村分布在北宋镇、利津街道、陈庄镇3个乡镇街道,滩区群众总人口8186人。
  自山东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以来,利津县创造性提出将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融合实施的总体战略规划,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率先完成黄委批复、率先完成省专家评审、率先完成立项审批、率先开工建设,为全省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和乡村整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村庄规划“一村一品”
  “再过几天,我们村就把250亩菊花地里的干枯秸秆粉碎还田,给地下菊花根茎铺上‘棉被’,等到明年3月,我们再把分苗后的菊花全部起出,该出售的出售,该种植的种植。”李志远说。
  据了解,丁家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药用菊花和观赏菊花,村党支部领办了利津丰成果蔬专业合作社,同时在村南建起了药用菊花初加工车间。
  受疫情影响,丁家村今年4月才开始种植菊花,延期了2个月,50亩地种植观赏菊花,200亩地种植药用的金丝皇菊、杭白菊、亳菊。李志远介绍,进行菊花规模种植,算上苗子、肥料、人工,种植成本每亩大约在3500元左右。村里联系好企业,统一回收药用菊花,一等品金丝皇菊干花每公斤能卖到200多元,二等品每公斤卖100多元,通货每公斤40元—50元,效益很可观。
  “我们村的观赏菊远近闻名,观赏菊边上就是中苏水利项目遗址,我们计划组织一个菊花展,把旅游产业也发展起来。”李志远说。
  在丁家村附近,还有拥有600亩金银花海的董王村、拥有老民居的佟家村、民俗文化村三岔村等特色滩区村庄。如何因地制宜,规划滩区村发展?北宋镇按照“一村一品”“一台一韵”的思路,精心编制了滩区8个村的村庄规划及佟家、南贾两个村的省级美丽宜居村居建设规划,聚力打造黄河下游“鲁派民居”。
  规划过程中,聘请专业机构规划了涵盖1万亩药草花海、5000亩有机水稻、5000亩优质果蔬3个产业基地的金河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聘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佟家村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力求把滩区打造成产学研、游购娱融合一体的高品质乡村旅游度假地。
农旅结合产业兴旺
  “原先俺们村的小土屋都换成两层小别墅,大家伙别提多满意了。以前是盼着去城里住,现在是城里人盼着来这里住。”利津街道张家夹河村村民张庆娥喜笑颜开地说。
  张家夹河村是天下黄河·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改造的多个村庄之一。度假区规划建设了元泰印象高端民宿村、大小李夹河温泉新村、赵家夹河康养新村、东津渡儿童教育产业园、东津渡温泉旅游度假小镇项目等七个板块。除了土地流转补贴以外,度假区内的相关产业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鼓励村民入股度假区内产业项目运营,以此获得股金分红收入。
  目前,除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张家夹河高端民宿村,投资1.75亿元的赵家夹河康养新村、投资1.5亿元的大小李夹河温泉新村已开工建设。
  “以前我们村的发展不是特别好,自从度假区建设以来,村里进行了开发改造,打造高端民宿村,建设别墅安置房和民宿房,配套建设民俗广场、利津老街等旅游设施,我们村焕然一新,不仅家家住上小洋房,村民还能获得平均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张家夹河村党支部书记高树军说。
  利津东津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蕾介绍说:“融合黄河文化,我们将保留利津古八景中的东津晓渡和明楼月色,增添八大景观,形成新的十大景观。项目投资3.7亿元,流转土地7000余亩,配套完善道路、水系、桥梁、绿化等基础设施,以湿地休闲旅游为基础、康养幼教为特色、黄河文化为品牌,致力于把这里打造成‘黄河入海第一渡、心灵度假第一乡、齐鲁休教第一区’。”
  和立足康养、休闲的东津渡度假区不同,利津县盐窝镇七龙河田园综合体却科技范儿十足。
  这里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内,满棚果菜长势喜人。正在采摘蘑菇的七一村村民陈建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我在这儿打工已经两年多了,每天能有150元的务工收入,到年底还有入股项目的分红。”
  据了解,2017年,七一村党支部书记郭立保牵头流转了七一、七二、七三3个村的5000余亩土地,成立了七龙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发展七龙河田园综合体项目。
  该项目在当地带头试种蔬菜、菌菇新品种,推动产业发展。先后新建了1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30个高温棚,引进11种高端果蔬种植模式,发展棚内种植、景观农业。规划建设七龙河田园综合体田园采摘和休闲度假区,把农业生产和文化旅游结合在一起。
  在田园综合体的带动下,黄河滩区吸引了众多游人光顾。
特色产业“接二连三”
  入冬后,黄河流出利津的最后一个村——陈庄镇前进二村仍是一片金黄。大街小巷,一囤囤金黄的玉米棒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是个好年景,俺家种了200多亩玉米,40多亩水稻,收成都不错。”前进二村村民李增俊一脸笑容。
  “我们村里种粮大户多,80多户的小村,承包200亩以上土地的种粮农户就有十三四户。”村“两委”委员邱振海说,“村台提升了,村民不用再担心黄河发水了,真正安下心来搞生产。”
  山东利津黄河工程有限公司陈庄分公司项目经理李刚介绍:“自2018年开始,我们共改造提升了8个村台,同时铺设了村里的道路、污水管道,修建了公共设施。”
  在陈庄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建设完成的高温大棚、智能温控大棚,全部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施。特别是高科技智能农业展示区,探索引入国内外多种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新概念,使园区具备了规模化生产和旅游观光的双重功能。
  产业园项目经理葛汝晓介绍,高科技智能农业展示区共展出13种果蔬种植模式,园区的水培、鱼菜共生种植模式,还成了当地种植业有效带动旅游发展的亮点。
  产业园内,临河村村民王曰军正在园区自家的甜瓜大棚里忙活着。再过五六个月,就是丰收的季节了。他说:“我们镇的无公害‘临合蜜’西瓜、甜瓜远近闻名,产业园建成后,我们不仅在大棚门口就能卖瓜,游客还可以进棚采摘。”
  据了解,陈庄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共投资1.08亿元,建设了大棚、道路、排水渠、景观带等,并聘请专业公司管理运营,实现农资统一采购、技术统一指导、销售统一运作,并推进电商带货、旅游采摘活动开展,实现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在园区的示范引领下,今年陈庄镇黄河滩区新改建高温大棚43个,产业快速升级壮大,发展形势喜人。
  今年,陈庄镇与专业公司合作,启动建设了利津县5G数字水稻产业园,数字农业实现破题。田间特种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巡田、病虫害检测预报、水稻生长数据自动采集、60倍人工效率除草等功能。
  冬日里寂静的黄河滩区,在陈庄镇焕发着生机和活力,在村台建设和农业科技的合力作用下,彰显出别样的风采。
>>结束语
  今天推出“行记黄河滩”特别报道最后一篇。在这组报道中,农村大众记者兵分几路,行走黄河滩,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展现了山东省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感受滩区群众追逐多年的安居梦、致富梦变成现实的喜悦。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行记黄河滩”系列报道经报纸和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联动推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多方点赞。正如一位滩区群众所说:“挪穷窝,拔穷根,老百姓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感谢你们传播出了滩区群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