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兜底保障机制,发展增收富民产业

日照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踏上乡村振兴路

2020-11-19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在日照莒县洛河镇山东港际包装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装箱刚生产的餐盒。
>>下篇 聚焦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
  增收有门路,就业有保障,才能提高造血能力,稳定脱贫成果。脱贫攻坚以来,日照市聚焦产业扶贫,大力推动产业扶贫项目与乡村产业振兴融合衔接,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2016年以来,日照市各级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10个,累计发放项目收益1.53亿元,一批贫困乡镇、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得以壮大,产业层次大幅提升。
引来人才和企业
带动产业助脱贫

  10月28日,满载1200箱餐盒的货车从洛河镇开赴南京。今年4月份,在日照莒县洛河镇,新成立了一家山东港际包装有限公司。在这里,每天有超过60万套餐盒下线,并被陆续运往省内各地以及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有的还走出国门。
  “从洽谈到落地生产,一共用了29天。”洛河镇扶贫办主任董配志说。山东港际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洪民原准备在临沂设厂生产环保餐盒,经过洛河镇政府线上招商,他最终决定来洛河镇发展。自此,山东港际包装有限公司成为洛河镇创智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并快速落地投产。
  洛河镇招商有底气,因为洛河镇创智产业园的厂房和道路已经建设完成,只等商家“拎包入住”。“2018年开始,我们陆续投入355万元扶贫资金,建起了7000多平方米的扶贫厂房,用来发展投资强度大、财政贡献率高、科技程度化齐、环保无污染的新兴产业项目。”董配志说。山东港际包装有限公司省去了厂房建设成本,每年只需拿出28.4万元的租金(项目投资额的8%),作为全镇738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收益。洛河镇洛河崖村的刘连彩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通过全镇扶贫厂房、蔬菜大棚等扶贫项目已获得分红1400元,其中山东港际包装有限公司使用的扶贫厂房就贡献了350元。
  不仅如此,有了产业,周边村民在企业也拿到了工资收入。“现在厂里有43个工人,大都是周边村民,包装工、上料工一个月拿5000多块钱。”山东港际包装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刘发岗说。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或家庭遭遇困难的村民被优先安排在企业,“东皂湖村的陈常梅就在这里工作,她对象得了脑梗,还有俩孩子,生活一下子就紧巴了。前段时间,她来这里做包装工,一个月能拿5400块钱工资,家里宽裕不少。”
  东营人綦延辉现在是莒县阎庄街道产业创新孵化园的项目经理,自从他被当地政府“招商引才”后,通过发展电商带动贫困户脱贫成了他的重要工作。“从帮助贫困户卖农产品,到对有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电商培训,再到解决贫困户就业岗位问题,我们产业园能多方位的帮助贫困户脱贫,甚至致富。”綦延辉说。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入驻20多家电商企业,帮助15户贫困户开了淘宝等店铺,并有部分贫困户取得不错收益。
  近年来,莒县碁山镇大力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回乡爱心捐赠,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信心。其中,山东蓝晶易碳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峰返乡投资建设两处产业扶贫基地,总投资超5000万元,成为稳定脱贫的长效支撑;广东千野集团董事长杨洪玲回乡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企业产品,明显改善了贫困群众的饮水条件和村庄基础设施条件。
  在五莲县,通过吸引人才和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乃至致富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五莲县中至镇两河村,两座新建的温室大棚不仅给周边村民带去了工作机会,还为全镇贫困户带来了产业扶贫收益。据悉,两河村的两座(共8栋)现代化温室扶贫大棚及配套设施是该镇利用320万元扶贫资金投资建设的,租赁给日照窦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大樱桃,每年可收取租金25.6万元,惠及全镇11个村的贫困群众,实现了基地增效、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同时,该项目也搭建起贫困户就业和技术培训平台,实现了由单纯的发展樱桃种植产业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拓展。
立足本地发展特色产业
“家门口”脱贫不是梦

  莒县刘官庄镇是江北重要吹塑重镇,有着“中国塑料产业第一镇”之称。塑料产业是刘官庄镇的优势产业,脱贫攻坚以来,刘官庄镇围绕塑料产业做起了文章。位于刘官庄镇高端塑料产业园的宇舜塑料,主要以生产垃圾袋和医疗废物袋为主,该厂房是2018年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建的,对外出租厂房所得租金收益发放到贫困户手里。除了租金之外,厂里还为陈长中等4个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这个厂子,一月给我1000多块钱,加上我的养老保险,一个月1400元。”刘官庄镇陈家屯村村民王天桂说,有了这份工作收入,足够他生活开支。
  除了塑料厂房项目,刘官庄镇还利用扶贫资金上了大棚种植项目,每年光租金就能收19万元。此外,该镇还与招贤镇整合扶贫资金共计1000万元,联合云南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共同实施莒县韵贤优质玫瑰鲜花智能化温室大棚扶贫项目;今年,刘官庄镇又投资340万元扶贫资金在“中国企业500强”新希望六和集团禽益佳肉鸡养殖项目上,建设标准化肉鸡养殖棚舍4栋。
  如今,刘官庄镇一个个产业项目已成为推动群众增收的“引擎”,有力地推进全镇精准脱贫向纵深发展。“连续四年,一年上一个项目,持续产生效益,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每年能够产生效益85万元,惠及全镇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54户、1565口人。”刘官庄镇扶贫办主任丁相国说。刘官庄镇将把产业扶贫作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全力以赴“拔穷根”。
  在五莲县中至镇董家营村,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兰带头成立的富民蔬菜合作社也帮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此外,去年董家营村还成立了一家集蔬菜、水果、地瓜等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并建了扶贫车间,通过解决村民务工、资产收益分配、带动群众自主脱贫等方式,助力村民脱贫。据了解,该车间共有固定工人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人,辐射带动残疾人26人,年龄在58-77岁之间。按照工作能力分配工作,工资计件,每天平均70元。董家营村及周边村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残疾人获得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日照市东港区则依托蓝莓优势产业,整合扶贫资金,建设“莓香河畔”扶贫项目,今年又建设95座、占地750亩的高标准蓝莓大棚,并委托东港水务集团统一管理经营,年可实现扶贫收益300万元,带动8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此外,东港区还依托西湖镇食用菌扶贫基地、“龙门崮田园综合体”循环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和陈疃镇国家级产业强镇示范创建等项目,积极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通过吸收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结对帮扶等方式参与扶贫,将产业扶贫项目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日照正加快培育一批见效快、辐射带动能力强、能使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日照在确定扶贫项目时,将产业扶贫项目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建立了一个盘子研究、一张蓝图规划、一套理念落实、一支队伍推进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了“攥紧拳头办大事”,保障了产业扶贫项目在市场搏击中站得稳、行得久。
  不论是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有机茶叶大棚项目,还是莒县浮来山街道高效葡萄大棚建设项目,或者五莲县中至镇汽配车间项目……这些产业扶贫项目的开工,都是日照深度挖掘地域性和特色性,精准实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任务与着眼未来长远发展的缩影。目前,日照已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2016年以来,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收益率均达到7%以上,贫困户人均年增收600余元。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日照市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红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今后,在积极探索构建脱贫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的同时,日照市将继续改作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抓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