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头版

一棵寿光菜的“成长史”

——来自“中国蔬菜之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报道(上)

2020-05-27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陈建志 张婷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初夏时节,走进“中国蔬菜之乡”寿光,看到一个个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感受到当地多年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勃勃生机和可持续发展后劲。
  桑英德是一名普通的寿光菜农,家住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2015年,他在本村建了一个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茄子,年收入十几万元,腰包鼓了。聊起蔬菜质量,他颇为自信:“我种出来的这些茄子绿色安全,尽管放心吃。”
  他这么有底气,源于他在种植大棚时的绿色理念与严格管理。
实施沃土工程
土壤越来越暄了

  今年年初,桑英德便开始为种植这一茬茄子做准备。1月30日,他用旋耕犁把大棚内的土地仔仔细细地深翻了一遍,深度达30厘米。“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为了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随着土地深翻,他把买来的500袋总重达2万斤的一种有机肥——稻壳肥,均匀地撒到地里,给茄子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989年,寿光市开始发展大棚蔬菜。那时候,提高蔬菜产量的普遍做法是用化肥,并且所用化肥种类单一,用久了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影响蔬菜品质。
  为了保护耕地、提升蔬菜品质,寿光决定从源头抓起,走绿色发展之路。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秀欣介绍,自2011年开始,寿光在全国率先实施沃土工程,推广生物有机肥及土壤深翻、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目前已经累计改良土壤近3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1.6%提升到1.87%左右,土壤活性显著增强,土壤变得越来越暄了。这几年,菜农们在大棚里发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蚯蚓及其钻出来的孔洞。
大棚随处可见
防虫网、粘虫板

  深翻土地之后,桑英德准备种植茄子。
  一棵茄子的生命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
  “事先,我从纪台镇一家育苗公司预订了3800多棵幼苗,花了1900多元。育苗公司选用抗病、耐储运新品种种子,经过浸种、催芽、播种、分苗、炼苗等步骤,85天左右才育成。”桑英德说。2月4日,恰好立春,他把买来的一棵棵幼苗定植到棚内,然后浇了一遍水。
  “茄子生长需要较多的水,所以我每隔5天浇一遍。平时,需要追肥的时候,我就根据测土配方的结果,选购相应的肥料,然后随着水流,冲施到地里。”桑英德说,他施用的都是有机肥、生物菌肥等肥料。  
  记者看到,在大棚的通风口上有一层防虫网,那是桑英德罩上用来阻挡外来害虫的。在大棚里面,还挂着一张张黄色的粘虫板。除了这些物理防虫措施,如果圆茄生长过程中出现病害,桑英德也像其他菜农一样,更倾向于选择使用杀菌剂,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尤其是茄子采收之前,严格控制用药的间隔期。
  “我用的这些肥料和农药,都是从寿光菜农之家联合社购买的。”桑英德告诉记者,这家联合社是寿光的知名品牌农资经营机构,销售的肥料和农药,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筛查的,产品安全可靠,用着放心。
三级监管
只为种出安全菜

  农资经销商的合法合规经营,既靠自律,也需严格监管。
  李秀欣介绍,为了坚守安全监管底线,确保种出来的蔬菜质量不出问题,2019年,寿光市创新推行全域网格化监管机制,开发了网格化智慧监管系统。将全市划分为28个网格,配备56名监管员、28辆专用车,对全市农资市场、合作社和种植户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进行全天候监管。
  “一年下来,我们会把全市的农资经营点抽样化验一遍,一旦发现问题,坚决依法依规处理。”李秀欣说,监管中若是发现种植户使用的农药浓度超标,乡镇管理部门就让其清理大棚,并写下保障书;如一年之内违规超过三次,就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
  同时,寿光市高标准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示范镇创建,按照“村村有网格、村村有监管员”要求,配备镇村专兼职监管员1125人,构建起“村级有人看、镇级有人管、市级有人查”的监管体系。
  寿光市还不定期开展集中行动,对农药、肥料进行质量监督抽检。从镇街抽调执法人员,从网格化监管办公室抽调监管员,随机抽签组成10个检查组。截至5月20日,今年该市已开展交叉检查4次,监督抽检农产品560批次、农药380批次、肥料230批次。
  圆茄幼苗定植之后,桑英德精心管理,眼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3月25日,桑英德采收了第一批茄子。此后,每4天他就采收一次。他说,大棚里这一茬茄子能一直采收到6月底。
  桑英德告诉记者,进入7月高温季节,他便会清理大棚里的圆茄植株,然后密闭大棚,足水灌溉,进行闷棚高温杀菌。两个月后,再敞开大棚,通风降温,准备种下一茬蔬菜——黄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棵寿光菜的“成长史”,折射出寿光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