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山东新闻

服务5000余个种植户、20余家合作社及农场,助农增收2700余万元

这个家庭农场“牛”在哪儿

2019-10-30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张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袁权此前有两个身份,一是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最早一批蔬菜育苗户,另外一个身份是农场的负责人。而如今,他又有了第三个身份:技术员——一个帮助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的民间技术员。
  “他们说我们农场搞得好,模式对,有团队,值得学习。”袁权说,现在农场每年都有至少十几拨队伍前来参观学习。 
  选择回家当农民是袁权2012年年初下的决定。那时,恰逢中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他火速找到工商局,用地名“龙潭”,注册了“龙潭家庭农场”。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袁权为此沾沾自喜,“这说明我赶点准。”  
  不过,农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件事让他印象特别深刻,2014年6月份,沾了一身泥土的袁权刚从大棚里出来,大娘知道他是大学生,惋惜地说:“是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回家干这苦活?”  
  外人的不解和父母“能不能坚持到底”的顾忌都让袁权铁了心要闯出名堂。自农场创办以来,只要不出去考察,他就泡在农场。  
  付出终有回报,不过面对农场盘子大、收益慢这一难题,他依旧束手无策。
  对此,不少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袁权搭档的观点很主流,生产果蔬就要走高端路线,往大城市销售,攫取高额利润。与搭档意见相左,袁权考察多地后认为,高端营销中的大部分都在探索阶段。自认为有商人思维的他,更看重长远发展。
  “我父亲是高级农艺师,母亲是农蔬推广研究员。受他们影响,我认为农业决不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这一想法的推动下,袁权着手组建自己的“科技+”服务团队。
  袁权介绍,团队成立之初,专注于服务新老农人,把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带给他们,让农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和实际。目前,龙潭家庭农场这支服务团队已发展40余人,其中农业推广研究员16名、高级农艺师2名、种子检验员8名、食品安全检测员4名。
  张延岭是农场服务团队技术小组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他们小组负责引进新的优良蔬菜品种并进行试种,成功后再推广给种植能手,同时进行植保和食品安全的跟踪服务和监督指导,再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产业集合。
  团队服务的同时,还不断了解和收集百姓最迫切的愿望和意见,寻找农业发展难题解决方案。2015年,农场通过整合多方要素,与天津大学智农创业团队合作开发出专门针对普通百姓使用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升级到第5代,由于设备工作稳定,成本低,更简便实用,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截至目前,农场累计服务5000余种植户,20余家合作社及农场,涉及土地5000余亩,推广蔬菜新品种20余个,新技术11项,共计为农户增收2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