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头版

新旧动能转换不妨多点“个性”

2019-05-14 作者: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 郭杰 来源: 农村大众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不过,走过一村又一村,发现不少村庄的新旧动能转换出现了产业和项目扎堆现象:不是改建大棚种蔬菜种果树,就是一窝蜂地挤上乡村旅游一条道。
  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都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各种产业园区建设让农村经济爆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在选择产业和项目时,一定要紧紧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风而上。前些年屡屡出现的“菜贱如水”“奶比水贱”,都是产业重复布局,跟风生产的结果。
  这几年,我省多地密集出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带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需注意的是,旅游饭却不是所有乡村都能吃上的。不少项目跟风上马高度雷同,赏花火了就搞赏花,采摘热了就上采摘,乡村旅游项目越来越多,游客不断被分流,已有一些难以为继,黯然退出市场。
  其实如何选择产业,中央对此早就有过明确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必须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因此,各地在选择产业时,应更好地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充分地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要以乡村特色资源为根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产业选择还要克服一些片面认知。在一些地方,人们以为“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限制,农村产业结构显得较为单一,农产品同质性强、替代率高。这给当下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启示就是,必须促进农村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总之,产业有“个性”才有活力。各地在选择产业和项目时,要对当地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人力资源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同时,要懂得错位发展,不能看到什么来钱就一哄而上,而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