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头版

陈长青:奋斗30年,“邹城蘑菇”长成全国十强

2019-01-25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张长青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在邹城,陈长青有很多雅号,都是当地群众给取的。早年,他在邹城平阳寺镇当镇长时,群众称他为“蘑菇镇长”,后来调到市农业局任党委副书记、食用菌中心主任,群众改称他为“蘑菇局长”,就连他自己的微信名也和蘑菇有关,叫“蘑菇梦”。
  为了心中的“蘑菇梦”,陈长青一干就是30年。30年,邹城市发展成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之一,年产值达29亿元;30年,痴心蘑菇产业的陈长青用他的热情和执着,一个人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崛起。
山沟沟里走出来的
产业领路人

  1964年,陈长青出生在邹城市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儿时的他常常上山采摘蘑菇和木耳,母亲便用蘑菇做几道菜,让全家人大饱口福。也由此开启了他的“蘑菇梦”之旅。
  1987年,济宁农校毕业分配到邹城市科协工作的陈长青,心中念念不忘蘑菇,他利用业余时间搜集食用菌种植方面的原料和设施,在大束镇灰埠村、土旺村、张庄镇大律村、香城镇杨桃村等几个地方搞起了不同蘑菇品种的种植试验基地。
  “发展食用菌不仅使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得到分解利用,还能生产出健康有机食品。这是一个循环生态高效的朝阳产业,农民掌握了种植技术,也就有了发家致富的本领。”陈长青认准了这个理。
  从1987年至2003年的16年间,陈长青坚持不懈在科普下乡中宣传推广食用菌知识。1988年,他还牵头在市科协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农业科普服务中心和科技示范基地,面对面、手把手向农民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
  示范种植,无疑是带动农民跟着种的最好方式。2001年,在陈长青的带领下,平阳寺镇率先建起了冬暖式大棚生产食用菌基地。“最初搞的品种是草菇,利用草菇的下脚料加上麦草再发酵生产双孢菇。试验特别顺利,一举成功。这为后来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奠定了基础。”善于思考的陈长青,用创新引领了产业的发展方向。
塌陷区建起
第一家食用菌企业

  2003年,陈长青担任平阳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面对采煤塌陷地增多,影响农民增收的实际,怎样解决农民失地不失收、减地不减收的问题,成了他上任后亟须解决的难题。
  经过反复论证,陈长青果断选定了发展食用菌产业,从培训菇农、制定鼓励政策入手,发动村镇党员干部带头,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在他的带领下,当地15位示范户前往福建漳州参观学习,随后用学来的知识在废弃的煤矿塌陷坑上建起邹城市第一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山东华源食品有限公司。
  这个创举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以及省内邻近地市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这个企业后来发展成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邹城市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原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第一代作坊式生产成为历史,并催生了邹城市第二代、第三代到第五代工厂化、周年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的问世。 
  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邢作山告诉记者,目前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已经迈上工厂化、智能化的台阶,全市20余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高效、绿色、循环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打造乡村振兴
食用菌产业示范区

  近几年,陈长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跑遍国内近20个省市区,还去了荷兰、波兰、德国、美国等国家考察学习,千方百计为食用菌企业寻找高新技术成果。
  在陈长青的帮助下,集盛食品公司在山东首次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棚顶光伏发电,棚内种菇,企业走上循环发展之路,节约了成本。
  山东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常猛告诉记者:“这几年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全年栽培,还可远程监视控制菇房内蘑菇生长状况及环境,使蘑菇质量标准可控。这都是在陈长青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
  目前,邹城市建成了国际蘑菇学会邹城专家工作站、国家级食用菌科技园、食用菌研究院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个,积极开展对玉木耳、双孢菇、桑黄、白灵菇等品种研发。
  “目前,已有9个食用菌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原生态地理保护产品,1个产品荣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12个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6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邹城蘑菇’荣获山东省第三届农产品知名区域公共品牌。”说起心爱的蘑菇,陈长青如数家珍。
  菇农和企业老板称陈长青为“邹城蘑菇之父”,赞扬他一个人带动了一个产业,这让他既自豪又感到任重道远。“还要看到和国外的差距,邹城食用菌还要着力发展物联网精准数据化控制、云计算等智慧菌业产业以及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国家级农业技术高新区,打造乡村振兴食用菌产业示范区。”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陈长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