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山东新闻

渤海湾畔党旗红

2016-12-01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省外事办派驻李彭村“第一书记”秦立波(中)协调资金建起蔬菜大棚扶贫项目。
  小雪时节,大地归寒。可在渤海湾畔的滨州市沾化区,迎风飘扬的党旗,映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忙碌的党员脚不沾地,把肩上的担子化成为民服务的路子,烧旺了百姓红红火火的日子。
  “今年以来,我们以落实基层党建七项重点任务为抓手,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把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上,汇聚起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沾化区委组织部部长高梅说。
学得扎实,常态学习提境界
  “真是不学不知道,通过学习才发现,做一名合格党员永远在路上,我得加倍努力才行。”在古城镇党性教育基地的课堂上,大学生村官张宇感叹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学习是为思想补充营养的必要举措。为了让党员学得更加便捷高效,沾化区按照不同的职业特点和知识层次,综合利用网络平台、流动党校、农村夜校、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和平台,为党员随时随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5处党群服务中心,4处党性教育基地,2处镇级党校。
  平台再多,学出效果才是关键。为了让学习更接地气,今年七月开始,沾化区组织开展“千名干部送党课”活动,发动驻村蹲点的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各级选派第一书记及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联系点、任职村讲党课。据统计,全区有38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638名科级驻村党员干部和855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讲完高质量党课,累计培训党员18445人。
  “虽然区里和乡里都印发了学习材料,可是有些党员并不能保质保量地系统学习。”利国乡吴庙村支部书记韩玉忠说,学习平台和学习形式的创新,让各个领域、不同知识水平的党员都能轻松接受,学得透彻、学得明白,现在经常能听到他们交流探讨学习心得。
  不管是手捧一本学习手册,还是浏览网络学习平台,抑或静静地听一堂党课,多种形式的平台打造和学习推送,极高地带动了党员的学习热情,“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实现党员应学尽学。
改得彻底,转作风换来新气象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突出整改落实问题这个关键。”冯家镇党委书记潘清军说,“找准问题才能切准整改方向,我们在查摆问题的时候,直面沉疴顽疾,挖不到根源不罢休,回过头来追着问题抓整改,确保整改效果一步到位。”
  边学边查边改是沾化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线,为了摸清党员思想状况,切实找准主要问题,该区创新开展了“七谈七促七提升”活动,区委书记、区委常委、基层党(工)委书记等七个层面的党员领导干部,分别与谈话对象开展“一对一”谈话活动,共完成党员谈话12600余名,查摆问题6500多个,落实整改事项8500多项,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进一步明确,党性观念进一步提升。
  丁学雨是下洼镇粉李村的支部书记,自打担任村支书以来,他一直自掏腰包支持村里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垫资100多万元,帮助村民建了67个钢结构温室大棚,在村民嘴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好支书、好党员。但通过与镇上领导的谈话,他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合格的支书不是等着群众有事上门找你,而是要随时主动为他们服务。”
  今年的大棚冬枣还没成熟,他就自己开车跑到南京,主动联系对接超市和农贸市场,尽可能地开拓销路,提高枣农的收入。在他的努力下,110亩大棚冬枣被南京永辉超市全部包销,价格高出市场三四倍。针对那些卖枣不方便的枣农,他还专门协调物流公司主动上门收枣。
  细微之处看转变,一帧一幅见真情,党员思想观念的提升仅是沾化区抓学习、抓整改的一个缩影。现在的沾化区,党员身份的优越感换成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情怀;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也在随着教育整改的深入内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
做得实在,小岗位干出大事业
  “今年冬枣熟下来,俺一次市场都没去,枣就都卖出去了。”下洼镇宋家村的孙青山今年71岁,身体长年离不了药,正在为卖枣发愁的时候,镇上的包村干部和选调村官主动上门,通过电商、市场和物流,以高于市场1倍的价格帮他把枣全部卖了出去。
  实际行动是衡量学习教育成果的最好标尺,结合全区的脱贫攻坚、旱厕改造、村级组织建设等中心工作,沾化区开展了“亮身份、作承诺、比贡献、树形象”活动。除了机关单位党员要佩戴党徽上岗,农村党员还要向党组织和群众作出“一句话”承诺,以党支部为单位设立党员“公开承诺墙”,时刻激励着党员主动作为。
  “开展‘亮身份、作承诺、比贡献、树形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党员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让党员肩上有责、脚下有路。”沾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冯月岩说,目前全区各基层党组织设立“公开承诺墙”876面,展示党员承诺内容19856项,成为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持续推动力。
  “重活干不了,打草、喂草、清理羊圈这些活我都能干,现在每个月给我发1000块钱的工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古城镇东街村的张连成今年60岁,因为双腿肌肉萎缩和肺心病家庭十分贫困。“多亏了俺村的‘第一书记’在村里搞了这个养殖扶贫项目,我才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张连成动情地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扶贫工作中充分迸发。争取扶贫项目、协调专项资金、建设幸福院……全区不论是区级领导干部,科级干部,还是省市区第一书记,全部盯靠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截至目前,全区6000多户贫困户全部都有领导干部负责帮包,共结成助困帮扶对子18700多个,落实帮扶措施278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