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专版

几多甘苦,多少心酸,耕耘田野,汗滴禾下,浇灌出今日遍地花开,被当地人称为“中药材大王”的临朐农民杨兆波,始于梦想,植根农村,带领乡亲“抱起团”发家奔富路——

杨兆波:乡土“创客”以“药”为媒兴业富民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马世波郑成福刘明志

2015-08-12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杨兆波(左二)与技术人员在田间指导农户中药材种植。
  捧过“铁饭碗”,干过保险,到如今土里“刨金”,远赴柬埔寨置办万亩土地搞开发,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成功者无异,也是从坚守中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倾情沃野20年,播撒希望的种子,最终用中药材帮助种植户打开了致富大门,用中药材成就了山区乡亲的梦想……
  当地人说起杨兆波,“中药材大王”的头衔,远比他山东华茂集团总经理的名号响亮得多,山东华茂是一家拥有5个子公司但3个与农业结缘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安排就业3000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授予“第五届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他也被授予潍坊市劳动模范……荣誉不少,但他最珍惜临朐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潍坊市农村实用人才“农”字号“证书”,因为这意味着社会上对他“临朐华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身份的认可和父老乡亲的褒奖。
  1984年,20岁出头的杨兆波从昌潍农校毕业,就分配到县丝绸公司干起了技术工,端上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与蚕农打交道的12年,没少往农村跑,让他对农村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对农民致富的期盼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1996年,杨兆波萌生了抓住“年轻的尾巴”下海闯一闯的想法,顶着家人的反对和朋友们的不理解,跑起了保险,11年时间里,他从中国人寿跳到阳光保险,从业务员坐到了公司“第一把交椅”。2007年,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学农出身的杨兆波敏锐地意识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将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小有成就的保险事业,决定种植中药材,这次“任性”,让他与农业牵手一发不可收。
  想法一说,家属直摇头,老人一个劲埋怨,说干农活的苦你还没受够啊,地里刨食能淘出金来?你大哥的企业正需要管理人员,真要回来就帮大哥打理企业。为这事杨兆波和全家人僵持住了,谁也不让步。家里大哥知道他的脾气,劝他说,“你来企业帮忙,我支持你干中药材,但说好了,厂里该你管的摊子你可别给我掉地下!”有了大哥的支持,杨兆波放手一干的底气更足了。
  之所以选择中药材,杨兆波有自己的考虑,临朐山区丘陵面积达87.6%,地理条件也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而且临朐有着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由于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现在野生药材越来越少,与市场需求的反差越来越大,临朐的中药材种植散而乱,没有上规模,种植中药材应是个不错的致富门路。“中药材种植,投入少、效益高,省时省工、销路不愁!”打开话匣子的杨兆波言语中满是自信,利用家乡的荒山种植珍贵药材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况且中药材抗风、抗虫、抗旱,不用打药,易生长,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药材变黄金的前景十分看好!
  凭着独到的市场经济眼光和开拓创新意识,2008年,杨兆波接连上马了山东华茂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沂峰丹参茶制品有限公司、山东华茂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按照中草药GAP标准,在五镇之首的沂山脚下建立5000亩中草药材种植基地,从此,他每天耗在地里跟踪记录,虚心向中草药种植专家请教,并认真查找有关资料,终于理清了中草药种植的头绪。
  铺开了摊子,可村民不接茬,生怕种植中药材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成规模,难成产业”,深谙市场的杨兆波深知这点,于是他邀请基地附近村村干部一起,逐家挨户地做动员。
  “一样的土地面积,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投入多少?产出多少?价值几何?”杨兆波掰着指头给村民算种植中草药与种植粮食作物的对比账。“中药材这几年价格都在涨,丹参、黄芩、桔梗等中草药收成好,产量也高,每亩纯收入是普通农作物的五六倍。”
  算盘一打,村民心动了,拱着将土地流转给他种植中草药,短短5年间,建起丹参、黄芩和桔梗等标准化生产基地18处,辐射沂水、沂源、安丘、昌乐等周边县市以及县内沂山、辛寨、龙岗、东城、蒋峪等镇街,种植面积4万多亩,单航天丹参的种植面积就有5000亩,创造社会效益3.5亿元。
  基地上了规模,杨兆波又把眼光放在创品牌上,把研发航天丹参茶作为自主创业的方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运用高科技手段将航天丹参种子加以提纯、筛选,培育出性状优良的个体,产量高于普通丹参30%,丹参酮含量比普通丹参高60%以上。以丹参叶、丹参根、丹参花为原料,研制出不同功效的6个丹参茶品种,得到了国家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研究院等权威部门的认可。2010年10月,注册了“沂峰”牌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2012年5月,“沂峰”牌丹参茶被国际风筝联合会指定为专用精品。
  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刮来东风,让杨兆波有了更大底气把梦“做大一点”,打起“科技领先、集约发展”谱气,新引进2条丹参茶制品生产线,年加工、储藏丹参600万公斤,同时研发新建了1条中药材秸秆加工流水线,采用独特的中药材配方加工成饲料,可替代一般饲料的药用成分和生长添加剂,年加工能力600吨以上。
  “我觉得农业龙头企业的职责就是不断让产业升级、带领农民致富。”创业伊始,杨兆波就一直把该担当的责任铭记在心。
  为让更多农户得到实惠,他牵头并发起成立了临朐县蒋峪镇丹参协会、临朐华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公司与农户牵手共建基地,免费向农户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服务,基地产品由公司按保护价回收,解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后顾之忧。目前,加入联合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社员8000多名,带动农户1万多户,年产值过亿元。
  创业的艰辛和付出他很少提及,采访中,杨兆波说得最多的是感恩,尽管发展农业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可当社会需要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向来毫不犹豫。常年资助贫困生冯国藩,从小学到职高的所有费用全包了,还帮他家里翻新了房子。为“达维”台风受灾农民和学校捐款捐物6万元,安置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400人……天长日久,日复一日,累计百万善款传递着人间温情,帮扶过多少人他也记不清,正如他所言,牢记社会使命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担当。
  谈及中药材种植以及联合社今后的发展前景,杨兆波侃侃而谈,胸有成竹:“林下经济大有‘钱途’,下步扩大产业链,由种植转向产品研发深加工,继而成立集栽培、研发和加工一体的公司。目前已与山东中医药研究院和上海医药集团达成意向,加工厂的筹建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