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山东新闻

曲阜:守住乡村文明的高地

2013-06-07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曲阜,孔子的故里,东方儒家文明的源头,中华传统文明的高地。在当代,古老的曲阜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不断丰富着乡村文明的内涵,让文明成果普惠人民,在新时期牢牢守住了中华乡村文明的高地。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曲阜市一手用铁腕措施整治村居条件,改善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一手用道德教化启发人的心智,提升道德涵养,润物细无声。短短两年,曲阜农村换了新貌,变了气色,提了精神。
“反哺”注入优势资源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修养。过去,农村并非公共资源投入的重心,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相比存在着不少差距。在乡村文明行动中,曲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各种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农村正享受着来自城市的“反哺”。
  “反哺”意味着公共财力的大量投入。据曲阜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继峰介绍,目前曲阜已建成了“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每天处理约300吨主要来自农村的生活垃圾。从垃圾桶到保洁员,从运输车到中转站,每一处都得花钱,每一天都得花钱。但曲阜的农民不用掏钱,所有费用由财政买单。刘继峰说:“2011年我们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中转站等设备,并列支2000万元用于完善镇村一级的环卫设施。此后,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让农民享受和市民同一水准的环卫服务。”如今,“垃圾围村”现象在曲阜农村几乎销声匿迹。在这两年里,曲阜新修的农村公路、村内街巷2248公里,相当于过去20年所修的农村道路。
  “反哺”意味着人力智力的大力倾注。九龙山下的小雪街道武家村,如今古色古香、面貌整洁;而就在一年之前,这里只能算是曲阜市中等水平的普通农村。2012年3月14日,市委常委会在村里召开,就村级事务现场办公。就在同一天,曲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陈述礼作为“第一书记”进驻该村。武家村山岭湖泊簇拥,文物古迹遍布,适合发展观光旅游业。但当时仅有两条水泥路,绿化、亮化等也不合格。陈述礼到村里后,四处“化缘”,联系项目、拉赞助,仅在一年内就将28条街巷硬化,安上了64盏仿古式路灯,植上4万多株苗木,将村幼儿园整修一新,并为武家村创作了村歌。这一年的投资额算下来,大概有六七百万元。如果没有“第一书记”驻村办公,武家村要想“咸鱼翻身”几无可能。在曲阜,像武家村这样因为“第一书记”的到来而大变样的村庄,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警力也在向村一级渗透,每一名干警都进行包村,每周至少走访两次,每天至少巡逻两趟。一村一警,警灯常亮,让村民享受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安全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作为一座具有特殊文化地位的城市,曲阜对居民的文明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具体到每一个人,就是要做到彬彬有礼。曲阜为此整合了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常年到镇村,举办农民都听得懂、用得上的公益德育讲座。为此,曲阜市从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门设立了教育基金。
  彬彬有礼道德教育,部分老师来自孔子儒源文化学校。据该校校长金辉介绍,目前该校有30多位教师参加面向农民的道德讲座,很多镇街已经形成了每周一课的惯例。截至目前,针对镇街以下的农村,该校已开展了300多场专业培训。讲师薛天慈告诉记者:“我感觉老百姓对这些内容很需要,也很愿意听,尤其是五伦关系、婆婆儿媳如何相处这些内容。”因此,在农村授课时,老师们都是从身边例子讲起,重在讲基本礼仪和相处之道。
  去年的盛夏时节,金辉曾在一个大广场上宣讲文明礼仪。台下的听众中,不乏一些“膀爷”。金辉说:“当我讲到个人素养,讲到如何穿着时,那些光膀子的人就不好意思偷偷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就穿着上衣回来了。”一位总是抱怨儿子、儿媳不关心自己的老太太,在听完金辉的课之后,对儿女的辛勤工作有了更多理解,再也不抱怨了,更多地帮着儿子、儿媳说好话。得到了母亲的理解,儿子、儿媳也更关心老人,家庭变得更和睦。
  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触动,形成了人人讲文明的氛围。目前,曲阜已成立了675所“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建立了4800人的教师队伍,编写并免费发放了10万份特色教材。
用“面子”管好民风
  道德、民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本是硬要管也很难管的东西。但在曲阜,人们通过村民自治、自我管理,在村庄这个熟人社会用“面子”的力量,让道德成为衡量村民们的一把“尺子”,古朴的道德风尚在新农村重新焕发生机。
  在陵城镇曹家庄村“大队部”外的墙上,记者发现了一张张公示榜,上面列出了村民们用于赡养父母的支出。在另一块孝德榜上,不仅列出了村民们每个月为赡养老人给多少粮食、油料,还公示出他们是如何陪伴老人的。
  这类“晒榜”行为,已经在曹家庄村坚持了6年。从2008年起,曹家庄村就开始评选文明卫生模范户,除了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模范户还得管理好门前的绿化带,保证无垃圾、杂草,最好还能种上一些花草。这个荣誉称号,由36人构成的评选团,通过走访老人、邻居评比打分。成为文明卫生模范户,不仅获得物质奖励,在村里还有较高的地位。村支书陈殿秀告诉记者:“有了这块牌子,亲戚来串门都觉得很有面子。那些评不上的,特别是家里马上要说媳妇的,都不好意思说不是文明户,一个个急得很。”
  村民自治很少需要公共资源的投入,成本极低,但却让曲阜农村传统的孝顺、仁义等美德得到彰显。目前,善行义举“四德”榜在全市农村已经上墙,一大批身边的典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志愿者进村传艺
  在曲阜,一支由政府指导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正自发地深入乡村,补上了乡村文化活动的最大短板——人才缺乏。让人才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曲阜的做法,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找到了一条出路。
  6月1日,小雪街道姜家村围拢着男女老少,一片喧闹景象,一场由本村村民出节目的庆“六一”文艺演出正在举行。记者到来时,文化志愿者魏运胜的22个徒弟刚刚完成了精彩的腰鼓“处子秀”。一次在尼山镇的汇演上,表演广场舞的姜家村人听到了魏运胜所指导的腰鼓表演,萌发了学习腰鼓的兴趣。村支书姜红伟请来魏运胜教村民打腰鼓。如今,魏运胜每周有3天在姜家村指导,另3天在其他一个村指导,有时剩下的一天也被人请过去教学。身为退休教师的他很愿意在这样的活动中发挥余热。他不仅有求必应,而且分文不取。据曲阜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王海波介绍,目前曲阜的文化志愿者已经有3000余人。
  时庄街道张庄村村民翟玉秀是个文艺积极分子,也是魏运胜的学生之一。在附近打工的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跳舞、打鼓。她说:“其实俺们看到城里人跳舞,都可羡慕了。但农村人跳舞,一是不好意思,二是没人教。有老师教了之后,我们就有了信心,其他人也慢慢参与进来了。”自从魏运胜教会张庄村人腰鼓后,张庄村的文化活动越来越红火,村民可以表演多种形式的节目,并多次外出展演。姜红伟说:“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喜爱文艺活动,有钱了也有时间了,但一直就是苦于缺负责任的好老师。只有像魏老师这样的志愿者多了,农村的文化活动开展起来就容易多了。”
    本报记者 花宇
    本报通讯员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