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评论 A4

人社部大力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市场 再降行业准入门槛

无法可依认证均应在清理之列

  • 日期:20140901
  • 作者:记者 时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赵东生

    ◆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济南报道

    名目繁多、纷乱复杂的职业资格认证市场,即将迎来一场彻底的清理整顿。

    8月30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联组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减少职业资格的许可和认定,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下一步,人社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职业资格清理的力度,加强监管,并将在今年11月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

    “部分职业资格认证已经成为某些机构借机敛财的工具。”8月31日,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咨询中心主任赵东生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除司法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等比较规范的职业资格外,现存的大多数职业资格认证,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漏洞较多,已经偏离了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初衷,其功能被严重扭曲,“取消这部分资格认证,既保护了公共利益,又激发了企业活力,是利国之举。”

    创业“拦路虎”

    “近年来,职业资格考试滥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赵东生对导报记者表示,自1994年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被写入《劳动法》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技术类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

    然而,相对早期考试难度较高、获得行业认可度较高的认证,现在的职业资格认证市场中出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不知所谓”的认证。如在一家名为“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网”的网站上,就将职业资格认证按行业分成了法律、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电子信息等23大类、900余种资格,其中医药卫生类的职业资格多达102种,甚至还有职业彩票经理人、club领舞教练、中国思维导图培训导师等不知所云的认证。

    赵东生认为,部分认证已经成为某些机构借培训费、认证费等名义敛财的工具,对实际工作并没有帮助。“企业看到证书后招人,却发现员工只是为了考试而背了一堆旧知识,一点实际工作经验都没有。不仅影响到了企业发展,还耽误了自己。”    导报记者采访中也有人士表示,由于部分行业需要有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才能获批营业,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考证”的人群。他们拿到资格证后,仅需把相关证件挂靠至企业,就能获取不菲的“补贴”,而实际上对企业毫无助力。“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靠‘敛证’才能经营的模式,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又让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只大‘拦路虎’。”赵东生说。只保留依法认证的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人社部宣布加大清理力度之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对此,赵东生认为,在中央的统筹下,国内职业资格认证数量大幅缩减将是大趋势,没有法律依据的地方行业协会、海外机构等设立的认证,都会被逐步清理出市场。其表示,现在的认证基本分为四大类,一是人社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相关部委直接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三种来自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学术团体;第四种则是国外一些第三方职业鉴定机构进入中国后颁发的所谓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前两类都有《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及相关行业法规等律法明确规定,后两种则无法可依。”导报记者也注意到,在人社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国务院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相关后续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今年将重点清理国务院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以及其他中央单位面向社会自行设立的各类职业资格,确有必要保留的,也将逐步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管理。

    “整个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将向科学、规范、依法的方向发展。”赵东生表示,精简后的认证体系有望为企业提供合格、合适的人才,真正为企业发展带来动力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