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绿色 A4

“限塑令”倒逼产业升级

——莒县刘官庄镇塑料业“蝶变”样本

  • 日期:20110530
  • 作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导报记者 曹凤芹  通讯员 张甲伟 莒县报道

    有着“江北塑料第一镇”之称的莒县刘官庄镇,自“限塑令”实施后,化危机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塑料产业逐步走上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路。去年,全镇塑料产业实现产值39.1亿元,利税3.2亿元,被评为山东省塑料产业第一镇。刘官庄镇共有6.6万口人,其中从事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员达3.5万人。“一纸限塑令,销量减九成。”刘官庄镇振兴塑料厂经理张德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2008春节过后,自己工厂的塑料机器只有一台运转,原来的20多个裁切工人只剩下4个。当年4月底开始,多数客商已不敢大批量进货,5月中旬订货量更少了,产量只有往年同期的20%,销量则减少了近九成。

    “限塑令”是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塑料制品业第一次遇到的最为严重的考验和挑战,全镇当时350余家塑料制品企业,1240余家个体工商业户,该如何应对?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难题和考验。不能因“限塑令”坐以待毙,刘官庄镇党委书记陈龙盟说,毕竟刘官庄镇塑料制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多数已具备技术改造的实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日照明亮铝业有限公司原来生产塑料机械,“限塑令”实施后,该公司及时转型,投资6000万元改生产高档建筑用复合铝型材,因产品绿色环保、档次高,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目前公司已拥有熔铸炉4台,铝型材挤压机8台及先进的经编机、氧化电泳、喷涂生产线、自动印花生产线和后整理生产线数条,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840万元。

    对于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当时也有部分民营企业主不“感冒”,他们提出质疑:塑料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资金要上百万元,谁担保能收得回来?还不如将技改的钱存入银行,旱涝保收。

    为提高业主的创新意识,当地政府牵头召开研讨会等进行行业交流,引进了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还专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设立了200万元的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塑料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等。在引领技术改造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恒祥化工集团,2009年获得58万元的重奖。

    不仅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做支撑,刘官庄镇还根据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等情况,优中选优,将晨曦集团、华洋、广源等5家吹塑企业确定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加强组织管理和科研开发,先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60多人,引进先进技术成果13项,用知识和科技不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力量。

    为推进塑料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该镇在塑料产业链上建立起“产业+商会+ 党组织”新模式,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密切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强化协作配套,促成大企业大集团居中、配套企业围绕的塑料产业发展新格局。莒县振民塑料厂原来生产规模小,销售市场不稳定,经过商会党委牵线搭桥,成为华洋集团下端原料供应商,短短一年,固定资产由200万元发展到500万元。本地许多企业因得到了实惠而主动加入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