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特刊 过年 A2

文登新农村的别样城里生活

  • 日期:20100222
  • 作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导报记者 王迎波 通讯员 王  波 文登报道

  “以前总羡慕人家城里人住得好,如今我们村住的比城里人还要好,很多城里人都在我们这里买了房。房价已经涨到3000多元一平方了。”18日(正月初五)上午,正在湖边散步的文登市金岭屯村村民于华亮自豪地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如果不是已经出了文登市区10公里,很难把这里归为农村。与低矮平房横七竖八、鸡鸭鹅到处乱跑、房前屋后污水横流、雨雪天泥泞不堪的印象中的农村不同,眼前的金岭山庄社区却是另外一番风景:小桥流水,松林水库,花园洋房,公园、健身中心等各类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每天10个班次的免费班车,拉近了这里与市区的距离。只有社区东南角的大槐树,留下了这里曾经是村庄的记忆。社区的北侧是金岭屯村村民的安置房,于华亮家在最北边一排的4楼。北窗外就是人工湖、松林和休闲公园,景色怡人。于华亮的爱人正与邻居们玩着当地流行的“保皇”扑克游戏。在于华亮90平方米的新居里,没有胶东农村常见的土灶、土炕,做饭用液化气和电磁炉、电饭煲等电器,与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于华亮的爱人告诉导报记者,“刚开始不太习惯,晚上老睡不踏实,现在已经习惯了,干净卫生。没想到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于华亮说,惟一的遗憾是住进来3年了,还没有通上暖气,睡觉得用电褥子。“西楼社区党委书记鞠小平已经在年前的党委会上明确表态,今年年底之前,一定会让全社区都用上暖气。”在一旁的金岭屯社区的物业经理林治杰补充道。于华亮的爱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别见怪,老于不会说话。村里给每家都发了一个电暖气 ,每年冬天还补贴1000度电费,够用了。其实就算没有暖气,也比以前住平房暖和多了。”说着她领着导报记者走进主卧室,南侧是3米高的落地窗,拉开窗帘,阳光尽情地射了进来。金岭屯村原本是文登市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4年前,西楼社区与金岭屯村实施强弱联合,由西楼社区投资1.2亿元在金岭屯村的原址建设金岭山庄新型 社区,同时还建起了大型无公害蔬菜大棚、豆腐坊、榨油厂等经济实体,原金岭屯村的村民变成了新社区的工人。村里的年轻人都被安排到了西楼集团的酒店和电缆厂等效益好的单位工作,留在村里的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 人,工作内容也与以前几乎一样,有人负责园林,有人从事养殖,还有人种地。“以前给自己干,现在给集体干,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领工资,没有一点压力,挣得还多。”于华亮说,他们两口子原来靠种地每年收入三四千 元,出去打工还能挣四五千元,一年毛收入也就七八千元。于华亮现在是村里的中层管理干部,每年可以挣2万多元,他的爱人在蔬菜大棚工作,每年能挣9000元左右。“这笔钱几乎就是净收入,村里每月还给每人发170元的超市票,可以买菜、买肉,逢年过节还发油米面。”于华亮说。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材下乡”,支持农民自建房和集中建房。在文登,当地通过启动经济强村兼并周边弱村和大企业整建制兼并改造旧村推进农村居住工程,而“建材下乡”无疑将加快这一进程。目前,金岭山庄社区一二期工程已经竣工,可入住1500户居民,已有金岭屯等两个村完成了整体搬迁。今年“五一”前,吴家庵村也将迁入,3年内周边11个村庄都将实现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