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海外版(北美地区)>第198期 1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37)

理财能臣--刘晏

  • 日期:20180323
  • 作者:
  • 来源:大众日报海外版(北美地区)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宋代王应麟在《三字经》 里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这里说的就是唐代中期理财能臣刘晏小时候的故事。

    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刘晏幼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赋文章写得都很好。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唐玄宗封禅泰山途经曹州一带时,年仅七岁的刘晏向玄宗上《东封书》,玄宗读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遂命宰相张说试其才能。张说测试后,大为称奇,誉为“国瑞”,玄宗当即授予刘晏秘书省正字(负责校勘朝廷藏书的官职),准许上朝言事。刘晏借机饱读诗书,为以后治国理政打下了良好基础。

    自唐玄宗天宝末年开始 ,经肃宗、代宗至德宗,刘晏掌管财政达20年之久。刘晏在任期间,革故鼎新,兴利除弊,办成了多件大事:

    改革漕运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接办漕运。他迅速组织人力疏浚河道,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 。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改革漕运后,每石米运费只需700文,一年能运40万石,多时达100万石。

    改革盐政。刘晏由“民制、官收、官运、官销”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政府负责收购和批发两个环节,其余交给市场去运行,政府由此撤掉了大批盐官盐吏,只在重点产盐区设立盐场、盐监进行管理,并把盐户组织起来建立亭户制,进行严格管理。为保证盐政顺畅,改革后还专门设立了巡院,对盐务进行巡查和监管。新政实行第一年国家在盐业方面的收入就增长到60万缗,第三年“所入逾十倍”,每年的财政收入迅速提高到1300万缗左右。

    推行常平法。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读书人作知院官,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 。同时,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中央。刘晏从中及时准确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

    减税减赋。刘晏在江淮时,坚“养民为先”的宗旨,普遍降低税负,还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解决农户的实际困难。对于工商户也制订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刘晏任人唯贤,勤于政事,呕心沥血,饮食简素,室无婢女,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其清廉之风一直为时人和后人所称道。

    德宗即位后,听信奸相元载的余党杨炎的谗言,不仅将刘晏贬出京师,还下诏赐死。刘晏无罪被杀,“人服其廉”,“天下以为冤”,德宗迫于情势,杀死了杨炎,刘晏冤案终得昭雪。(马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