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大众周末 B1

中华文化的新高峰,可能出现在二十二世纪初叶,今天我们不过是往这大坝上挑土,不能急,也不能懈怠——

要不断往文化大坝上挑土

  • 日期:20091009
  • 作者:记者 滕敦斋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滕敦斋

    许嘉璐说,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底层欠晰,中层彷徨,表层无属,俗而无章,高雅孤芳。

    首先,底层文化欠细、欠明朗。我们现在提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又提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但这又不完全是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也不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支柱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晰。

    俗文化目前也没有章法,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美国大片、国产贺岁片以“电影就是娱乐”之名占据了所有电影院线;各色流行音乐、电脑游戏已成为很多青少年的必需品。原有的俗文化呢?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呢?俗文化的自生自灭,是因为没章法。“行省”没章法、“道尹”没章法,百姓自然也没章法。现在国家文化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要有个章法。

    高雅文化却成了曲高和寡。据调查,现在有的剧团、乐团即使有再好的角、唱再好的曲儿,在演第一场的时候能有30% 的上座率就很好了,即使赠票也只能达到五成的上座率。孤芳自赏的东西很难令大众喜欢,剧团自身必须变革。

    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它自身的规律。首先,文化的发展、完善,需要借助外力。只有内动力,没有异质文化之间的交融,不断吸收营养,长久以后内动力就会慢慢耗尽,文化就停滞,国力就衰退,从明朝中叶到清朝,有着惨痛的教训。中华文化必须走出去,光是关起门来建设,第一不能为世界作出贡献,第二文化发展动力不足。怎么走出去?先推动汉语走出去,就是建孔子学院,现在国外已建了200多所。第二波应该是中医。但现在出去的中医一般是三流四流,名医都没出去。国家应制定相应的规范,支持中医走出去。

    其次,文化发展的渐进性。文化的积累是以百年计的,造就一代文化高峰,我预计是在二十二世纪初叶,今天我们不过是往这大坝上挑土。后人还要继续挑土,才能垒成大坝。不能急,当然也不能懈怠。

    再次,文化的大众性。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捍卫者,最根本的是人民大众。所以,我与济宁的同志交流时说,将来建文化标志城,是一个向全球华人、全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地方,首要条件是,曲阜也好,邹城也好,接触你们任何人,都觉得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没有这一条,只有工程,这个工程是建在沙滩上的。

    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民族的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的标志是,执政者与知识精英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的规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非常重视文化、宣传和教育。从苏区开始到解放全中国,文化就是除了军事战线之外众多战线中的一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文化从中国众多战线中的一条变为建党的三根柱子之一,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从那以后,中共中央推出了很多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直到几年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这都不断给我们巨大的鼓舞。但毋庸讳言,我们基层的一些领导同志,对文化的认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还差得远。当前,特别突出的问题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薄弱和茫然。做社区工作的同志,还不明白文化,还没真正做到文化自觉。

    再看中华文化的研究状况。现在国内对儒学的研究水平都不高,斗胆地说,儒学的研究中心、最拔尖的学者都不在中国,研究佛学、道学的中心和顶尖的人物也不在中国,里面几乎没有中国人。这是我们百年来自我摧残的结果。我们虽然写了大量的著作,没有一本走得出国呀,因为我们的学者不会用外文去讲演,不会用外文去写作。 中国的学术真正走出去,还需要两代人之久。

    我最后的结论是,没有现代科技我们无以强国,没有先进文化,更足以灭种。文化自觉的过程刚刚开始,文化复兴不是对过去的复制,要创造,在创造中继承、发展、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