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创新促消费赋动能

运河枣庄:“全域慢游”引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3-03-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古城月河段夜景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抱犊秋韵
  游人在台儿庄古城乘坐摇橹船观赏夜景
  凝榴红荷香,聚运河风光。
  枣庄作为山东省“南大门”,是一座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古城,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正义之城,是一座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山水绿城,是一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转型新城。枣庄市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围绕山东省“消费提振年”工作部署,高举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始终把培育壮大文旅产业作为推动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断推进文旅产业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2023年第一季度,以台儿庄古城为代表的枣庄文旅迅猛复苏,游客盈门、摩肩接踵的可喜局面顺利回归。

一群多链 聚链成群
培育特色文旅康养产业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康养是文旅的拓展。
  围绕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枣庄市文旅局实施“文化+、旅游+”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工业旅游、研学游、医养健康游、乡村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聚焦“运河明珠 匠心枣庄”品牌,立足“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发展思路,打造了枣庄全域旅游产业集群和“匠心枣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分别入选2021年度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2022年度“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储备库。力争到2026年底,实施文旅康养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70家以上,力争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突破10家、过10亿元企业2家。充分发挥市文旅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到2026年底,力争实现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重点提升以台儿庄古城、红荷湿地、冠世榴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抱犊崮熊耳山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尚品本色、鑫迪家居、鲁班天工、善国鲁班等为龙头的鲁班文创产业链;以耀海玻雕、金晶玻璃、元凯实业等为龙头的工艺玻璃产业链;以辣子鸡、羊肉汤、菜煎饼、黄花牛肉面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美食产业链;以乾唐轩活瓷、齐村砂陶、枣庄泥塑、伏里土陶、中陈郝陶瓷为代表的艺术陶瓷产业链;以台漫公司、一甲动漫、千水星动漫等为代表的元宇宙数字文创产业链;以森氏吉他、谢氏琴业等为代表的乐器手造产业链;以龙基石业、壕沟万景园、铜工匠等为代表的手工雕刻产业链;以维卓科技、红鹦鹉传媒为代表的文化传媒产业链等。
  打造以“全生命周期康养”为中心的文旅康养发展模式,推出一批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培育一批城市休闲旅游新地标,构建“一城两带七园”为核心的“全域慢游”发展新格局。
用活“运河资源”
打造山东运河文化“第一窗口”

  大运河是活着的历史,是活着的遗产走廊。对于大运河昔日的辉煌,大运河枣庄段的老百姓从祖辈那里口口相传下来。今天的大运河枣庄段正在重现并发扬光大昔日的辉煌。为实现“创新运河”,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和科学开发,枣庄市正在高标准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编制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重点项目建设突破行动》,聚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和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推动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158个项目全市布局,力争把枣庄“活着的运河”打造为历史文化彰显、公共设施健全、自然风景优美、独具韵味的文化长廊,成为山东运河文化展示“第一窗口”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兴建为契机,围绕大运河,推进世界遗产经典游、运河古城记忆游、漕运文化体验游、水利文化科普游、美丽乡村民俗游、红色文化追忆游。
让文物“活起来”
让非遗“火起来”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多样且质量上乘的特点,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4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工坊2家;全市已备案的博物馆26家,馆藏文物近20万件。下一步,枣庄市将继续统筹保护与利用,在做好保护基础上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让文物活起来。枣庄市全面开展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精神内涵,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遗产线路推介活动,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大力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推进博物馆文物“走出去”,讲好“枣庄故事”。
  让非遗火起来。枣庄市报送的《榴花正红》《帮忙》《献礼》等在全省小戏小剧大擂台中荣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1个,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唱支山歌给党听》《一窝雀》荣获山东省群众合唱展演二等奖。推进“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十项行动,扶持壮大重点手造产业,推动旅游文创发展,围绕鲁班锁、集律斋毛笔等打造一批独具枣庄特色的旅游伴手礼,打造1—2个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组织非遗企业参加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及第二批“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体系,整合全市非遗旅游资源,推出一批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积极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全面提高惠民服务水平

  枣庄市以争创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县、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为抓手,丰富文化旅游消费产品供给,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实施文旅消费提振行动。落实《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惠民消费券发放、景区门票减免、主题活动举办、行业“助企暖企”等工作,培育申报1—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贯彻落实全省“黄河大集”品牌战略,打造“黄河大集·福乐枣庄”品牌。
  同时,开展文旅行业配套服务设施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支持文旅场所硬件改造和技术升级,全面提高惠民服务水平。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围绕夜游、夜宿、夜购、夜娱、夜宴、夜秀,打造“一区一品”特色文旅消费项目品牌,培育3—5个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文旅消费节事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载体内容,组织开展枣庄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鲁风运河”美食节、“好客山东”贺年会等节事活动,激发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文旅消费复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志坚者胜。下一步,枣庄市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重点在完善营销体系、拓宽宣传渠道、策划重大活动、强化区域交流、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培育枣城有“席”、枣城有“囍”、枣城有“戏”等系列文旅品牌,重点实施枣庄文旅提质赋能“七大提升工程”,做大市场、促进消费,不断增强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和贡献度,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为全省文旅发展贡献“枣庄智慧”和“枣庄力量”!
  凝榴红荷香,聚运河风光。
  枣庄作为山东省“南大门”,是一座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古城,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正义之城,是一座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山水绿城,是一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转型新城。枣庄市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围绕山东省“消费提振年”工作部署,高举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始终把培育壮大文旅产业作为推动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断推进文旅产业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2023年第一季度,以台儿庄古城为代表的枣庄文旅迅猛复苏,游客盈门、摩肩接踵的可喜局面顺利回归。

一群多链 聚链成群
培育特色文旅康养产业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康养是文旅的拓展。
  围绕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枣庄市文旅局实施“文化+、旅游+”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工业旅游、研学游、医养健康游、乡村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聚焦“运河明珠 匠心枣庄”品牌,立足“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发展思路,打造了枣庄全域旅游产业集群和“匠心枣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分别入选2021年度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2022年度“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储备库。力争到2026年底,实施文旅康养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70家以上,力争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突破10家、过10亿元企业2家。充分发挥市文旅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到2026年底,力争实现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重点提升以台儿庄古城、红荷湿地、冠世榴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抱犊崮熊耳山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尚品本色、鑫迪家居、鲁班天工、善国鲁班等为龙头的鲁班文创产业链;以耀海玻雕、金晶玻璃、元凯实业等为龙头的工艺玻璃产业链;以辣子鸡、羊肉汤、菜煎饼、黄花牛肉面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美食产业链;以乾唐轩活瓷、齐村砂陶、枣庄泥塑、伏里土陶、中陈郝陶瓷为代表的艺术陶瓷产业链;以台漫公司、一甲动漫、千水星动漫等为代表的元宇宙数字文创产业链;以森氏吉他、谢氏琴业等为代表的乐器手造产业链;以龙基石业、壕沟万景园、铜工匠等为代表的手工雕刻产业链;以维卓科技、红鹦鹉传媒为代表的文化传媒产业链等。
  打造以“全生命周期康养”为中心的文旅康养发展模式,推出一批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培育一批城市休闲旅游新地标,构建“一城两带七园”为核心的“全域慢游”发展新格局。
用活“运河资源”
打造山东运河文化“第一窗口”

  大运河是活着的历史,是活着的遗产走廊。对于大运河昔日的辉煌,大运河枣庄段的老百姓从祖辈那里口口相传下来。今天的大运河枣庄段正在重现并发扬光大昔日的辉煌。为实现“创新运河”,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和科学开发,枣庄市正在高标准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编制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重点项目建设突破行动》,聚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和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推动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158个项目全市布局,力争把枣庄“活着的运河”打造为历史文化彰显、公共设施健全、自然风景优美、独具韵味的文化长廊,成为山东运河文化展示“第一窗口”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兴建为契机,围绕大运河,推进世界遗产经典游、运河古城记忆游、漕运文化体验游、水利文化科普游、美丽乡村民俗游、红色文化追忆游。
让文物“活起来”
让非遗“火起来”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多样且质量上乘的特点,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4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工坊2家;全市已备案的博物馆26家,馆藏文物近20万件。下一步,枣庄市将继续统筹保护与利用,在做好保护基础上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让文物活起来。枣庄市全面开展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精神内涵,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遗产线路推介活动,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大力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推进博物馆文物“走出去”,讲好“枣庄故事”。
  让非遗火起来。枣庄市报送的《榴花正红》《帮忙》《献礼》等在全省小戏小剧大擂台中荣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1个,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唱支山歌给党听》《一窝雀》荣获山东省群众合唱展演二等奖。推进“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十项行动,扶持壮大重点手造产业,推动旅游文创发展,围绕鲁班锁、集律斋毛笔等打造一批独具枣庄特色的旅游伴手礼,打造1—2个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组织非遗企业参加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及第二批“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体系,整合全市非遗旅游资源,推出一批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积极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全面提高惠民服务水平

  枣庄市以争创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县、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为抓手,丰富文化旅游消费产品供给,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实施文旅消费提振行动。落实《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惠民消费券发放、景区门票减免、主题活动举办、行业“助企暖企”等工作,培育申报1—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贯彻落实全省“黄河大集”品牌战略,打造“黄河大集·福乐枣庄”品牌。
  同时,开展文旅行业配套服务设施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支持文旅场所硬件改造和技术升级,全面提高惠民服务水平。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围绕夜游、夜宿、夜购、夜娱、夜宴、夜秀,打造“一区一品”特色文旅消费项目品牌,培育3—5个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文旅消费节事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载体内容,组织开展枣庄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鲁风运河”美食节、“好客山东”贺年会等节事活动,激发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文旅消费复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志坚者胜。下一步,枣庄市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重点在完善营销体系、拓宽宣传渠道、策划重大活动、强化区域交流、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培育枣城有“席”、枣城有“囍”、枣城有“戏”等系列文旅品牌,重点实施枣庄文旅提质赋能“七大提升工程”,做大市场、促进消费,不断增强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和贡献度,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为全省文旅发展贡献“枣庄智慧”和“枣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