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师生寻遍山东古桥

以专业力量保护和传承古桥文化

2022-12-29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牟海林
   本报记者 王原

  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对古桥文化的关注为这个工科学校增添了一些人文气息。今年7月,中国古桥研究会为齐鲁古桥研究中心授牌,这里成为中国北方仅有的两个古桥研究中心之一。该校师生一起参与,让古桥文化在学校扎根,传承齐鲁古桥文化,而这一切则源于七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千桥计划”。
持续七年
数百人次参与寻访古桥

  “学校对古桥的关注始于2016年初,学生们出于兴趣,利用假期对家乡古桥进行探访,发现很多古桥的保护不容乐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寻访古桥文化、保护山东古桥的‘千桥计划’便开始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公路与建筑系党总支书记刘芹说。至今,先后参与过的师生已有数百人次。
  翻看学校今年刚印刷的《齐鲁古桥风韵》画册,更多山东古桥的影像呈现在眼前,泗水卞桥、东阿永济桥、大汶口古石桥、青州万年桥……一座座精美古桥讲述着山东的古桥故事。而在画册的最后,是一个齐鲁古桥名录,共有383座。
  “这是从相关部门的名录中,除去古码头、铁路桥等建筑后选出来的,留在名录中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古桥,几年下来,师生们多数都已寻访过。”王文亮从2018年开始参与“千桥计划”并担任指导老师,“成果还远不止研究中心墙上的照片和这本画册。”几年来,师生寻访古桥的资料基本都保存在他的电脑和硬盘里,光照片的存储就超30G。
寻桥路上
感受生生不息的文化

  今年国庆假期,该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汪志泉第一次成为志愿者,带着任务回到老家沂南,再度寻访信量桥。
  “虽就在老家,但第一次见到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桥,还是被它惊艳到了,石桥低调、古朴,但桥体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头、龙尾,似乎在讲述着它经历的历史沉浮。”汪志泉说,在与当地老人聊起古桥的故事时,越发感受到古桥身上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文化。
  在办公室,与王文亮坐对面的傅森也曾作为带队老师亲自探访过不少古桥。“并不是每座古桥都那么精美,但每一座桥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傅森说,寻访过程中,他对平度大王桥的印象尤为深刻。那座相传是程咬金占山为王时所建的石桥,不过是村头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桥,但这一座小石桥便是那个因桥得名的村子的文化寄托。
  古桥寻访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随着河道变迁,如今山东很多古桥隐于荒郊野外、沟壑之间,甚难寻觅,因此,很多古桥的保护不容乐观。“同样是在胶莱河上,多方打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清水河桥时,它已被拆多年、变成路边的一堆青石,再过几年,或许知道那里曾有座古桥的人都没多少了。”傅森说。
用技术手段
建立古桥数字桥谱

  传承古桥文化,保护齐鲁古桥,该校师生也开始采取更实质的行动。
  齐斌是“千桥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现在的指导老师,除了安排寻访,他还带着系里的桥模协会进行古桥的“复制”。“把探访与动手结合起来,在制作过程中,传承和了解古桥的技艺。”齐斌说。
  在学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测绘老师李连军的电脑里,几个古桥的三维模型已经完成,这是他带着学生从今年暑假开始开展的项目。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技术手段,为古桥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第一批做了淄川六龙桥、通济桥等6座古桥的三维建模,每座桥拍的照片有上千张,这样通过技术手段将古桥风貌完整保存下来,建立起山东古桥数字桥谱,即可用于教学,也可为古桥以后的修复与保护保留详细数据。”李连军说。
  除了《齐鲁古桥风韵》画册,齐鲁古桥研究中心主任、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王心还带领师生将收藏的桥梁首日封和中国古桥研究的专著分别收录成《桥梁封情》《古桥专著选编》,也为开展古桥保护研究、融入专业教学、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宝贵的资料。而作为该校齐鲁古桥营造技艺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荣文涛所筹备的京杭大运河古桥技艺保护传承计划也开始准备实施了。
  □ 本报通讯员 牟海林
   本报记者 王原

  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对古桥文化的关注为这个工科学校增添了一些人文气息。今年7月,中国古桥研究会为齐鲁古桥研究中心授牌,这里成为中国北方仅有的两个古桥研究中心之一。该校师生一起参与,让古桥文化在学校扎根,传承齐鲁古桥文化,而这一切则源于七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千桥计划”。
持续七年
数百人次参与寻访古桥

  “学校对古桥的关注始于2016年初,学生们出于兴趣,利用假期对家乡古桥进行探访,发现很多古桥的保护不容乐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寻访古桥文化、保护山东古桥的‘千桥计划’便开始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公路与建筑系党总支书记刘芹说。至今,先后参与过的师生已有数百人次。
  翻看学校今年刚印刷的《齐鲁古桥风韵》画册,更多山东古桥的影像呈现在眼前,泗水卞桥、东阿永济桥、大汶口古石桥、青州万年桥……一座座精美古桥讲述着山东的古桥故事。而在画册的最后,是一个齐鲁古桥名录,共有383座。
  “这是从相关部门的名录中,除去古码头、铁路桥等建筑后选出来的,留在名录中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古桥,几年下来,师生们多数都已寻访过。”王文亮从2018年开始参与“千桥计划”并担任指导老师,“成果还远不止研究中心墙上的照片和这本画册。”几年来,师生寻访古桥的资料基本都保存在他的电脑和硬盘里,光照片的存储就超30G。
寻桥路上
感受生生不息的文化

  今年国庆假期,该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汪志泉第一次成为志愿者,带着任务回到老家沂南,再度寻访信量桥。
  “虽就在老家,但第一次见到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桥,还是被它惊艳到了,石桥低调、古朴,但桥体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头、龙尾,似乎在讲述着它经历的历史沉浮。”汪志泉说,在与当地老人聊起古桥的故事时,越发感受到古桥身上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文化。
  在办公室,与王文亮坐对面的傅森也曾作为带队老师亲自探访过不少古桥。“并不是每座古桥都那么精美,但每一座桥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傅森说,寻访过程中,他对平度大王桥的印象尤为深刻。那座相传是程咬金占山为王时所建的石桥,不过是村头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桥,但这一座小石桥便是那个因桥得名的村子的文化寄托。
  古桥寻访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随着河道变迁,如今山东很多古桥隐于荒郊野外、沟壑之间,甚难寻觅,因此,很多古桥的保护不容乐观。“同样是在胶莱河上,多方打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清水河桥时,它已被拆多年、变成路边的一堆青石,再过几年,或许知道那里曾有座古桥的人都没多少了。”傅森说。
用技术手段
建立古桥数字桥谱

  传承古桥文化,保护齐鲁古桥,该校师生也开始采取更实质的行动。
  齐斌是“千桥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现在的指导老师,除了安排寻访,他还带着系里的桥模协会进行古桥的“复制”。“把探访与动手结合起来,在制作过程中,传承和了解古桥的技艺。”齐斌说。
  在学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测绘老师李连军的电脑里,几个古桥的三维模型已经完成,这是他带着学生从今年暑假开始开展的项目。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技术手段,为古桥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第一批做了淄川六龙桥、通济桥等6座古桥的三维建模,每座桥拍的照片有上千张,这样通过技术手段将古桥风貌完整保存下来,建立起山东古桥数字桥谱,即可用于教学,也可为古桥以后的修复与保护保留详细数据。”李连军说。
  除了《齐鲁古桥风韵》画册,齐鲁古桥研究中心主任、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王心还带领师生将收藏的桥梁首日封和中国古桥研究的专著分别收录成《桥梁封情》《古桥专著选编》,也为开展古桥保护研究、融入专业教学、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宝贵的资料。而作为该校齐鲁古桥营造技艺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荣文涛所筹备的京杭大运河古桥技艺保护传承计划也开始准备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