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2-09-28 作者: 张依盟 来源: 大众日报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
  据人民日报,最近有这样一些呈现老年人生活状态的视频,令人眼前一亮:“把人生视作探险”“年过花甲气质不输当年”……视频来自一档节目《百川老朋友》,该节目以真实的记录、朴实的诉说、深入的访谈,让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深受感触:“这不就是我爸妈吗?”“我的父母或许也可以去追求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记录,他们的闪光点应被更多发现和书写,他们的情感与精神诉求也理应得到更多关切和理解。《百川老朋友》将镜头对准老年人群体,既是对当下社会心态的深入体察,也体现了文艺作品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让不少观众有切身体会的是,他们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阶段。节目中呈现的父母与子女的真实互动、长辈对晚辈的无私关爱,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观众评论:“看到了爸妈为家庭奉献的影子”“崇敬,为父母的大爱无私”“有一些反思,应该多去聆听父母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由此可见,深入生活、观照现实的文艺作品,是可以引发共鸣共情的。
让笔下的音符
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据人民日报,只有走进社会生活,走进人民实践的深处,感知时代脉动,聆听时代心声,才能写出人们心中的歌。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一首《不忘初心》在祖国大地广为传唱。作曲过程中七易其稿,头脑里构思的草稿更是无以计数,创作伊始,曲作者舒楠就在思索:这种重大题材的音乐作品,前辈音乐家们已经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而且人们的听觉习惯已渐渐发生改变,80后、90后听的多是流行歌曲,那么在这次创作上能否大胆突破、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呢?
  最终,《不忘初心》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来谱曲,力求既抒情感人又催人奋进。事实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歌曲推出后受到广泛欢迎。“瞩目未来,我将肩负音乐工作者的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创作出更多有真实生活体验、有强烈家国情怀、与人民共鸣共振的作品,让笔下的音符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舒楠说。
精品化是
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

  据文艺报,网络文学创作因为更新量大、速度快,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会显得比较薄弱,而恰恰这些要素就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
  我们经常会点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网感”,这种所谓的“网感”,其实就是网络文学最突出的叙事优点和长处,即“代入感”。故事情节带着读者走,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主角灵魂交融,她(他)即是我,我即是她(他)。可以说,主角一旦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这本书就已失败大半。人设立住了,还需要叙事逻辑的流畅和自洽。再说到精神内核的表达,没有灵魂的作品是行尸走肉,不会被读者记住,更不会被市场记住。然而精神表达很需要技巧,如果生搬硬套喊口号,只会赶走读者。
  前几年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现在,大家都在逐渐改变这种看法。文艺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创作的道路是相通的,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需要创作者平心静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流传于世。
拿什么留住考古人才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大家对相关领域人才断档的担忧。
  这两年,在众多传播手段加持下,曾一度冷门的考古学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全民“考古热”一波接着一波。然而,关注度持续走高的另一头,却是考古专业招生难、考古岗位招人难的现实困境,其间落差令人感慨。
  考古岗位“外热内冷”,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源头找原因。目前,全国开设考古专业的院校仅25所,每年毕业生千余人,对口从业者更是凤毛麟角。而待遇不高则是考古岗位遇冷的主要因素。一些考古人常常自我调侃是“为爱发电”,毕竟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倘若不是真心热爱,恐怕还真难坐得住这个冷板凳。另一方面,毕业生哪怕有一腔热血,不缺动力、吃得了苦,也可能会因较低的薪资待遇、偏远的工作地点、模糊的上升空间望而却步。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要走出“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靠情留人之外,关键得靠事业留人。在今天,我们并不缺少热爱与情怀,可要想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就不能空谈理想抱负,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保障,让个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另外,高校也有必要优化培养机制,正如专家所建议的,是否可以借鉴“订单式”文物考古人才培养,学生单独编班、定向就业,多措并举,才能确保考古事业后继有人。
   (□记者 张依盟 实习生 马骁 整理)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
  据人民日报,最近有这样一些呈现老年人生活状态的视频,令人眼前一亮:“把人生视作探险”“年过花甲气质不输当年”……视频来自一档节目《百川老朋友》,该节目以真实的记录、朴实的诉说、深入的访谈,让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深受感触:“这不就是我爸妈吗?”“我的父母或许也可以去追求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记录,他们的闪光点应被更多发现和书写,他们的情感与精神诉求也理应得到更多关切和理解。《百川老朋友》将镜头对准老年人群体,既是对当下社会心态的深入体察,也体现了文艺作品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让不少观众有切身体会的是,他们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阶段。节目中呈现的父母与子女的真实互动、长辈对晚辈的无私关爱,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观众评论:“看到了爸妈为家庭奉献的影子”“崇敬,为父母的大爱无私”“有一些反思,应该多去聆听父母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由此可见,深入生活、观照现实的文艺作品,是可以引发共鸣共情的。
让笔下的音符
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据人民日报,只有走进社会生活,走进人民实践的深处,感知时代脉动,聆听时代心声,才能写出人们心中的歌。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一首《不忘初心》在祖国大地广为传唱。作曲过程中七易其稿,头脑里构思的草稿更是无以计数,创作伊始,曲作者舒楠就在思索:这种重大题材的音乐作品,前辈音乐家们已经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而且人们的听觉习惯已渐渐发生改变,80后、90后听的多是流行歌曲,那么在这次创作上能否大胆突破、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呢?
  最终,《不忘初心》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来谱曲,力求既抒情感人又催人奋进。事实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歌曲推出后受到广泛欢迎。“瞩目未来,我将肩负音乐工作者的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创作出更多有真实生活体验、有强烈家国情怀、与人民共鸣共振的作品,让笔下的音符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舒楠说。
精品化是
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

  据文艺报,网络文学创作因为更新量大、速度快,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会显得比较薄弱,而恰恰这些要素就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
  我们经常会点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网感”,这种所谓的“网感”,其实就是网络文学最突出的叙事优点和长处,即“代入感”。故事情节带着读者走,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主角灵魂交融,她(他)即是我,我即是她(他)。可以说,主角一旦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这本书就已失败大半。人设立住了,还需要叙事逻辑的流畅和自洽。再说到精神内核的表达,没有灵魂的作品是行尸走肉,不会被读者记住,更不会被市场记住。然而精神表达很需要技巧,如果生搬硬套喊口号,只会赶走读者。
  前几年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现在,大家都在逐渐改变这种看法。文艺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创作的道路是相通的,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需要创作者平心静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流传于世。
拿什么留住考古人才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大家对相关领域人才断档的担忧。
  这两年,在众多传播手段加持下,曾一度冷门的考古学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全民“考古热”一波接着一波。然而,关注度持续走高的另一头,却是考古专业招生难、考古岗位招人难的现实困境,其间落差令人感慨。
  考古岗位“外热内冷”,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源头找原因。目前,全国开设考古专业的院校仅25所,每年毕业生千余人,对口从业者更是凤毛麟角。而待遇不高则是考古岗位遇冷的主要因素。一些考古人常常自我调侃是“为爱发电”,毕竟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倘若不是真心热爱,恐怕还真难坐得住这个冷板凳。另一方面,毕业生哪怕有一腔热血,不缺动力、吃得了苦,也可能会因较低的薪资待遇、偏远的工作地点、模糊的上升空间望而却步。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要走出“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靠情留人之外,关键得靠事业留人。在今天,我们并不缺少热爱与情怀,可要想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就不能空谈理想抱负,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保障,让个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另外,高校也有必要优化培养机制,正如专家所建议的,是否可以借鉴“订单式”文物考古人才培养,学生单独编班、定向就业,多措并举,才能确保考古事业后继有人。
   (□记者 张依盟 实习生 马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