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临沭县“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

六十一年送兵两万五千余名的背后

2022-09-22 作者: 张依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临沭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探索形成了‘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征集高质量兵员的路子,连续61年实现无责任退兵,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其中立功受奖1800余人次。”近日,“临沭县61年为军向战送好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军区举行。
  “选送优秀子弟参军报国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临沭县县长侯素云说,“2021年底,我接任临沭县长时,老县长特别交代,征兵工作是县里的‘金字招牌’,要接续做好工作、守好历史荣誉,并特意强调上一任县长也是这样交代他的。”
  在临沭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年征兵季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镇街党委书记、镇长任征兵第一责任人,县、镇、村三级书记带头动员,从体检到送兵全过程参与。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把手负责、一票制否决、一把尺衡量、一站式服务、一班人定兵、一体化保障”的“六个一”机制,从制度层面推动实现了组织领导上按最高规格办,责任落实上按最严标准卡。
  大学毕业生、高级技工等一直是部队紧缺人才,但临沭辖区无高校、在外务工和上学青年多,征集高质量兵员难度较大。2015年,临沭县研制了“精准征兵大数据辅助系统”,整合教育、公安、人力资源等部门数据信息,对适龄青年分类建档,精准掌握辖区内兵员潜力,将过去的“漫天撒网”变成现在的“精准定位”。
  打仗是硬碰硬,选兵就得实打实。临沭县人武部上校部长孙军涛说,“去年有个青年体检时,精索静脉曲张为2.7毫米,正好处在合格临界点上。我们考虑如果到湿热气候环境的部队服役,临界值2.7毫米会加重到2.8毫米以上,不再适合高强度训练。最后研究决定,为战点兵就要立起向战从严的标准,决不能把这0.1毫米的隐患留给部队。”
  从临沭走出去的兵,底子好、干劲足,到部队后很受欢迎,人人争当训练尖子、个个都想建功军营,形成了“临沭好兵”品牌效应。据统计,临沭兵65%以上选晋为军士,1800多人次立功受奖,1600多人成长为军官,其中将校军官800余人。
  “沭河水长又长、夸夸咱当兵的好儿郎”“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这些是临沭人熟悉的歌谣。为“全力支持好男儿去当兵”,临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国家出台标准前,临沭就明确规定大学生入伍优待金补偿标准最高增发50%,并拿出事业单位15%年度指标定向招聘退役士兵。再比如,用特定仪式表达对军人的尊崇,在全县常态开展“五个仪式”,即欢送欢迎仪式、荣誉送达仪式、走访慰问仪式、上门惠兵仪式和忠魂荣归仪式。
  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杨进美介绍,在临沭,不仅军人优先、景点免费,军属乘坐公交、游览景区也全部免费;不仅随军家属100%对口安置,军人子女100%就近择优入学入托,而且还成立爱心组织,招募志愿者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学习辅导。“优先优待”第一时间落实,“权益保障”第一时间对接,“困难救助”第一时间跟进。“士官李方杰,父亲早年病故,母亲常年卧床,孩子又年幼,妻子想辞职照顾老小,县领导带队现场办公,就近为其家属安置工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临沭的兵送出去都是好铁,回来都是好钢,是建设家乡的栋梁’。我们始终把退役军人当财富,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努力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好环境。”杨进美说。退役“出口”畅通了,征兵“入口”的活水就能源源不断。
  “17年前老部长动员我去当兵,今天我也成了他。”从临沭兵到临沭征兵人,临沭县玉山镇武装部部长吴利远对“临沭兵”品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下决心当好征兵明白人、优秀送兵人。
  有一年春季征兵时,为动员本科生曲政宇入伍,大年二十九得知小曲从学校返家,吴利远立即上门,向他讲大学生入伍政策,不但坚定了小曲从军志向,他还主动申请去被称为“尖刀部队”的特战旅服役。吴利远坦承,基层武装部是守护征兵“金字招牌”第一关,也经常面临人情困扰。“我告诫自己,第一关把不严就可能层层失守,一定要克服干扰、守好关口。”
  “‘临沭好兵’的核心密码是什么?”在多年跟踪采访临沭征兵工作中,临沭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魏方强一直在思考。
  在红色朱村,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除夕夜村民扶老携幼把第一碗饺子,敬献给为保卫朱村英勇牺牲的24名“钢八连”烈士。“钢八连”用热血和生命保卫了临沭,临沭人民则用赤诚大爱回馈着革命烈士的牺牲奉献。
  那碗“饺子”穿越78年的时空,至今没有变凉,冒着腾腾热气,滋养着这片红色沃土,喂养着临沭的一个个热血青年。革命战争年代,仅有30万人的临沭县,就有2万多人参军、4000多名烈士。
  “我庆幸,我找到了‘临沭好兵’的核心密码,那就是:理论之光照亮梦想,沂蒙精神植根铸魂,尚武文化砥砺血性,拥军传统催生动力。”魏方强说。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临沭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探索形成了‘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征集高质量兵员的路子,连续61年实现无责任退兵,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其中立功受奖1800余人次。”近日,“临沭县61年为军向战送好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军区举行。
  “选送优秀子弟参军报国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临沭县县长侯素云说,“2021年底,我接任临沭县长时,老县长特别交代,征兵工作是县里的‘金字招牌’,要接续做好工作、守好历史荣誉,并特意强调上一任县长也是这样交代他的。”
  在临沭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年征兵季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镇街党委书记、镇长任征兵第一责任人,县、镇、村三级书记带头动员,从体检到送兵全过程参与。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把手负责、一票制否决、一把尺衡量、一站式服务、一班人定兵、一体化保障”的“六个一”机制,从制度层面推动实现了组织领导上按最高规格办,责任落实上按最严标准卡。
  大学毕业生、高级技工等一直是部队紧缺人才,但临沭辖区无高校、在外务工和上学青年多,征集高质量兵员难度较大。2015年,临沭县研制了“精准征兵大数据辅助系统”,整合教育、公安、人力资源等部门数据信息,对适龄青年分类建档,精准掌握辖区内兵员潜力,将过去的“漫天撒网”变成现在的“精准定位”。
  打仗是硬碰硬,选兵就得实打实。临沭县人武部上校部长孙军涛说,“去年有个青年体检时,精索静脉曲张为2.7毫米,正好处在合格临界点上。我们考虑如果到湿热气候环境的部队服役,临界值2.7毫米会加重到2.8毫米以上,不再适合高强度训练。最后研究决定,为战点兵就要立起向战从严的标准,决不能把这0.1毫米的隐患留给部队。”
  从临沭走出去的兵,底子好、干劲足,到部队后很受欢迎,人人争当训练尖子、个个都想建功军营,形成了“临沭好兵”品牌效应。据统计,临沭兵65%以上选晋为军士,1800多人次立功受奖,1600多人成长为军官,其中将校军官800余人。
  “沭河水长又长、夸夸咱当兵的好儿郎”“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这些是临沭人熟悉的歌谣。为“全力支持好男儿去当兵”,临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国家出台标准前,临沭就明确规定大学生入伍优待金补偿标准最高增发50%,并拿出事业单位15%年度指标定向招聘退役士兵。再比如,用特定仪式表达对军人的尊崇,在全县常态开展“五个仪式”,即欢送欢迎仪式、荣誉送达仪式、走访慰问仪式、上门惠兵仪式和忠魂荣归仪式。
  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杨进美介绍,在临沭,不仅军人优先、景点免费,军属乘坐公交、游览景区也全部免费;不仅随军家属100%对口安置,军人子女100%就近择优入学入托,而且还成立爱心组织,招募志愿者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学习辅导。“优先优待”第一时间落实,“权益保障”第一时间对接,“困难救助”第一时间跟进。“士官李方杰,父亲早年病故,母亲常年卧床,孩子又年幼,妻子想辞职照顾老小,县领导带队现场办公,就近为其家属安置工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临沭的兵送出去都是好铁,回来都是好钢,是建设家乡的栋梁’。我们始终把退役军人当财富,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努力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好环境。”杨进美说。退役“出口”畅通了,征兵“入口”的活水就能源源不断。
  “17年前老部长动员我去当兵,今天我也成了他。”从临沭兵到临沭征兵人,临沭县玉山镇武装部部长吴利远对“临沭兵”品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下决心当好征兵明白人、优秀送兵人。
  有一年春季征兵时,为动员本科生曲政宇入伍,大年二十九得知小曲从学校返家,吴利远立即上门,向他讲大学生入伍政策,不但坚定了小曲从军志向,他还主动申请去被称为“尖刀部队”的特战旅服役。吴利远坦承,基层武装部是守护征兵“金字招牌”第一关,也经常面临人情困扰。“我告诫自己,第一关把不严就可能层层失守,一定要克服干扰、守好关口。”
  “‘临沭好兵’的核心密码是什么?”在多年跟踪采访临沭征兵工作中,临沭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魏方强一直在思考。
  在红色朱村,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除夕夜村民扶老携幼把第一碗饺子,敬献给为保卫朱村英勇牺牲的24名“钢八连”烈士。“钢八连”用热血和生命保卫了临沭,临沭人民则用赤诚大爱回馈着革命烈士的牺牲奉献。
  那碗“饺子”穿越78年的时空,至今没有变凉,冒着腾腾热气,滋养着这片红色沃土,喂养着临沭的一个个热血青年。革命战争年代,仅有30万人的临沭县,就有2万多人参军、4000多名烈士。
  “我庆幸,我找到了‘临沭好兵’的核心密码,那就是:理论之光照亮梦想,沂蒙精神植根铸魂,尚武文化砥砺血性,拥军传统催生动力。”魏方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