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陈春花事件,映射真实学术标准的弱化

2022-08-15 作者: 朱子钰 李梦馨 来源: 大众日报
  □ 朱子钰 李梦馨

  近日,因为博士学位涉嫌水分,陈春花辞去北京大学教职,北大解除了对其的聘任。针对此事,网上对陈春花一片痛斥之声。但大家也许打假心急,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使陈春花博士学历是假的,但从她多年的学术表现来看,就算不完全排除有学问外的功夫,其实际能力远远高于通常的博士生,与绝大多数博士生导师相比,其实力是完全配得上这个职位的。对一个学者来说,我们是更看重学养,还是学历这样的僵化指标呢?
  也许有人会辩解:对陈春花,惩罚的是她的学术欺诈行为。这当然成立。但既然陈春花后来有惊艳的表现,那说明她的欺诈所针对的那个标准,其实并非那么重要和必不可少。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规定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违规者作假的恶劣程度,甚至足以使标准反转。木兰从军,谁能说她不是违反标准浑水摸鱼?但最后却成了美谈。
  以学历进行学术评价,正是这样一个合理性很差的标准。那些最优秀的学术人才,往往恰好是最不在意学历等硬指标的,比方说陈寅恪,游学欧洲却一个博士学位也不去争取;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在专利局做小职员时,朋友让他写点儿应景论文去混一个大学教职,他回答:自己只对上帝怎么造这个世界感兴趣;休谟则干脆说:从教授那里你学不到任何东西,书里自有一切。正因为卓越人士这个特性,所以使用就需要不拘一格。以这次解聘陈春花的北大为例,梁漱溟报考大学,校长蔡元培让他直接当教授;陈独秀仅仅是个前清秀才,却被直接聘用执掌北大文科。事实上,人们对这种传奇也往往津津乐道,可见对刻板看重学历的做法也是反感的。
  分析一下,学术单位都有学历、学力等硬杠杠,应该是这样的出发点:人才与岗位间海选式的互相选择成本过高,所以确定一定门槛,是为了在尽可能保证底线的同时,变海选为精选。但在实际运行中,学历一旦成了生杀予夺的最重要标准,就说明发生了喧宾夺主的异化。道理很简单,学历成为最重要标准,只能意味着学术标准弱化。
  一家工厂招人,招考成绩最好的员工,如果工作不胜任,工厂炒他的鱿鱼,是理所应当;而如果不合条件的某人,以某种手段蒙混过关,但在后来工作中成绩非常突出,估计多数人也会赞成厂方采用变通手法给予宽宥。为什么对一个工厂和对一个学术单位的标准要求不一样呢?很大的原因,是人们认同工厂效益标准才是最关键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别的都相对不那么重要。而对学术单位却并非如此,反证了学术单位没有形成这样的运行机制、因此也就没有形成这样的标准。
  讨论陈春花事件,这里无意对她的学术不诚信问题应怎样追究进行过多的探讨,因为比起指责,反思学术标准的弱化和如何让它强起来,才更有建设意义。怎样才能让学术标准真正强起来呢?这需要全社会的配套:要有相对独立自主的学术运行体系、清晰的学术目标与责权确定等。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使学术单位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只要有竞争压力,学术单位就只有拿出最有效的、最体现人才价值的标准来,而对其他标准置于其次,这时学术本位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三国时曹操的唯才是举,今日还被传为美谈,其实做到他这点并不很难,只要使之面临激烈竞争。
  □ 朱子钰 李梦馨

  近日,因为博士学位涉嫌水分,陈春花辞去北京大学教职,北大解除了对其的聘任。针对此事,网上对陈春花一片痛斥之声。但大家也许打假心急,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使陈春花博士学历是假的,但从她多年的学术表现来看,就算不完全排除有学问外的功夫,其实际能力远远高于通常的博士生,与绝大多数博士生导师相比,其实力是完全配得上这个职位的。对一个学者来说,我们是更看重学养,还是学历这样的僵化指标呢?
  也许有人会辩解:对陈春花,惩罚的是她的学术欺诈行为。这当然成立。但既然陈春花后来有惊艳的表现,那说明她的欺诈所针对的那个标准,其实并非那么重要和必不可少。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规定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违规者作假的恶劣程度,甚至足以使标准反转。木兰从军,谁能说她不是违反标准浑水摸鱼?但最后却成了美谈。
  以学历进行学术评价,正是这样一个合理性很差的标准。那些最优秀的学术人才,往往恰好是最不在意学历等硬指标的,比方说陈寅恪,游学欧洲却一个博士学位也不去争取;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在专利局做小职员时,朋友让他写点儿应景论文去混一个大学教职,他回答:自己只对上帝怎么造这个世界感兴趣;休谟则干脆说:从教授那里你学不到任何东西,书里自有一切。正因为卓越人士这个特性,所以使用就需要不拘一格。以这次解聘陈春花的北大为例,梁漱溟报考大学,校长蔡元培让他直接当教授;陈独秀仅仅是个前清秀才,却被直接聘用执掌北大文科。事实上,人们对这种传奇也往往津津乐道,可见对刻板看重学历的做法也是反感的。
  分析一下,学术单位都有学历、学力等硬杠杠,应该是这样的出发点:人才与岗位间海选式的互相选择成本过高,所以确定一定门槛,是为了在尽可能保证底线的同时,变海选为精选。但在实际运行中,学历一旦成了生杀予夺的最重要标准,就说明发生了喧宾夺主的异化。道理很简单,学历成为最重要标准,只能意味着学术标准弱化。
  一家工厂招人,招考成绩最好的员工,如果工作不胜任,工厂炒他的鱿鱼,是理所应当;而如果不合条件的某人,以某种手段蒙混过关,但在后来工作中成绩非常突出,估计多数人也会赞成厂方采用变通手法给予宽宥。为什么对一个工厂和对一个学术单位的标准要求不一样呢?很大的原因,是人们认同工厂效益标准才是最关键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别的都相对不那么重要。而对学术单位却并非如此,反证了学术单位没有形成这样的运行机制、因此也就没有形成这样的标准。
  讨论陈春花事件,这里无意对她的学术不诚信问题应怎样追究进行过多的探讨,因为比起指责,反思学术标准的弱化和如何让它强起来,才更有建设意义。怎样才能让学术标准真正强起来呢?这需要全社会的配套:要有相对独立自主的学术运行体系、清晰的学术目标与责权确定等。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使学术单位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只要有竞争压力,学术单位就只有拿出最有效的、最体现人才价值的标准来,而对其他标准置于其次,这时学术本位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三国时曹操的唯才是举,今日还被传为美谈,其实做到他这点并不很难,只要使之面临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