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在刻刀下深耕 于水墨中昂扬

——刘晓刚的艺术世界

2022-07-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晓刚 1931年生于山东省沂南县,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在鲁中大众报社、鲁中南报社、农村大众报社、大众日报社工作。大众日报社高级编辑、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从事美术工作半个世纪,在山东及全国报刊上发表各类美术作品4000余件,百余幅佳作入选省级及全国展览,多次获奖。1996年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作品被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收藏。出版有《刘晓刚山水画集》《刘晓刚版画选集》《刘晓刚写生选集》《刘晓刚花鸟画集》《刘晓刚书法集》《刘晓刚漫画集》等。2009年,刘晓刚艺术馆在临沂落成。
  漫画 “贿”眼识“财” 刘晓刚
  中国画 漓江春雨 刘晓刚
  中国画 秋光无限 刘晓刚
  版画 同心协力 刘晓刚
  中国画 荷塘秋趣 刘晓刚
  □ 逄春阶
  13年前,我到山东新闻美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德艺双馨的书画家刘晓刚老师家拜访,曾问过他:“您没有进过科班,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您的书画成就是哪来的呢?”刘晓刚的回答是:“我从来不浪费点滴时间。直到现在,每天早晨4点起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是执着追求,一个是虚心求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飘飘然那怎么行!”不疯魔不成活,刘晓刚执着追求,不断摸索艺术规律,最终自成风格。
  他的作品,无论是木刻、国画还是书法,都没有丝毫的颓唐和萎靡,格调流畅纯净、明快自然、昂扬向上。打眼见各色人物,呼之欲出;松竹石草,笔笔含情,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礼赞。这风格源于他的传奇经历,在枪林弹雨中感受过生死,在沸腾的工地看到过工匠精神,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中体验过创作的甘苦。一句话,他永远是在场者、参与者,不是旁观者。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说:“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而把能唤起这种特殊感情的物品称之为艺术品。”“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这种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我觉得刘晓刚先生的作品不仅有简洁而鲜明的形式,而且有寓意丰赡的意味,以浸润着自己心血的形式传递着向上的意味,刘晓刚终生不辍。
  晚年的刘老提起自己以前的木刻人物画,很是钟爱,木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已经定格,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刘老说过:“我现在绝对刻不出当时的那种作品,那个昂扬向上的氛围,那种浪漫与激情无法复制。也许我现在技巧比原来娴熟,但仅仅是技巧而已。艺术都是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面。”
  前半生残酷的生存环境,令画家更多地关注现实的悲欢;后半生如鱼得水的艺术求索,则给画家带来更自由的出口——更多的浪漫情怀、写意精神得到体现。刘老放下刻刀,寄情水墨,以大开大阖之势建构自己心中的山水、精神的家园。他的中国画作品从不拖泥带水,所有笔墨都指向坦荡明朗,是画家内在意向的最真实陈述。满纸野逸潇洒,通篇妙趣横生,一个用毕生精力冲破禁锢、走向自由的不羁灵魂,活脱脱立在了观者眼前。
  因为有目标,所以不停步;因为不断看到进步,所以不知疲倦。刘老匆忙而快乐,这种快乐极具感染力,如他当年以版画为民族解放呐喊、以版面为书画才俊助力一样,他体现在水墨中的昂扬精神,照例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人。
  2022年4月,刘晓刚先生去世。但他像一团不灭的火,一直激励着我们,要敬业,要乐业,要谦虚。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拥抱生活、拥抱艺术,不为名利,追求光明,他活出了自己。
  □ 逄春阶
  13年前,我到山东新闻美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德艺双馨的书画家刘晓刚老师家拜访,曾问过他:“您没有进过科班,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您的书画成就是哪来的呢?”刘晓刚的回答是:“我从来不浪费点滴时间。直到现在,每天早晨4点起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是执着追求,一个是虚心求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飘飘然那怎么行!”不疯魔不成活,刘晓刚执着追求,不断摸索艺术规律,最终自成风格。
  他的作品,无论是木刻、国画还是书法,都没有丝毫的颓唐和萎靡,格调流畅纯净、明快自然、昂扬向上。打眼见各色人物,呼之欲出;松竹石草,笔笔含情,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礼赞。这风格源于他的传奇经历,在枪林弹雨中感受过生死,在沸腾的工地看到过工匠精神,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中体验过创作的甘苦。一句话,他永远是在场者、参与者,不是旁观者。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说:“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而把能唤起这种特殊感情的物品称之为艺术品。”“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这种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我觉得刘晓刚先生的作品不仅有简洁而鲜明的形式,而且有寓意丰赡的意味,以浸润着自己心血的形式传递着向上的意味,刘晓刚终生不辍。
  晚年的刘老提起自己以前的木刻人物画,很是钟爱,木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已经定格,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刘老说过:“我现在绝对刻不出当时的那种作品,那个昂扬向上的氛围,那种浪漫与激情无法复制。也许我现在技巧比原来娴熟,但仅仅是技巧而已。艺术都是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面。”
  前半生残酷的生存环境,令画家更多地关注现实的悲欢;后半生如鱼得水的艺术求索,则给画家带来更自由的出口——更多的浪漫情怀、写意精神得到体现。刘老放下刻刀,寄情水墨,以大开大阖之势建构自己心中的山水、精神的家园。他的中国画作品从不拖泥带水,所有笔墨都指向坦荡明朗,是画家内在意向的最真实陈述。满纸野逸潇洒,通篇妙趣横生,一个用毕生精力冲破禁锢、走向自由的不羁灵魂,活脱脱立在了观者眼前。
  因为有目标,所以不停步;因为不断看到进步,所以不知疲倦。刘老匆忙而快乐,这种快乐极具感染力,如他当年以版画为民族解放呐喊、以版面为书画才俊助力一样,他体现在水墨中的昂扬精神,照例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人。
  2022年4月,刘晓刚先生去世。但他像一团不灭的火,一直激励着我们,要敬业,要乐业,要谦虚。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拥抱生活、拥抱艺术,不为名利,追求光明,他活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