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2-06-23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新媒介技术
为公共考古打破“僵局”

  据光明网,最近,《三星堆奇幻之旅》《云游长城》等数字交互空间上线,通过虚拟技术为公众带来了沉浸式交互体验,增强了公众与考古工作之间的互动。所谓“公众考古”,就是通过文化资源管理、考古教育等行为,在学校、公园、博物馆等场所,让考古走进公众视野并融入公众生活,提高考古行业的社会化程度,在全社会健全文化遗存保护机制。
  如今,虚拟技术、直播技术等新媒介技术的升级,助推公众考古的发展,打破了公众与考古工作间的专业壁垒。新媒介技术将考古工作的诸多细节直接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能够让公众与考古工作“面对面”,还能消除公众此前对考古工作的一些误解。在科学探索面前,玄学的迷雾会消散;在全景展现面前,谣言与曲解会减少。公众主动走进考古事业,决定自己“看什么”“怎么看”,考古学的基本知识,考古工作的常见方法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在实现考古资源公众化的同时深化公众的文化遗存保护意识。
数字藏品
是风口也要防风险

  据新华日报,近段时间,数字藏品吸引了文物界、传媒界、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入局,越发令人关注。数字藏品,是拥有数字化“身份证”的特定作品、艺术品等。从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等推出一系列数字藏品,到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数字藏品正孕育着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共发售数字藏品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为1.5亿元。
  站在“风口”上的数字藏品,大有可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藏品的外延更广,被运用于音乐、体育、家电等各种场景。随着技术的新突破,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为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机。
  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藏品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需提防侵犯知识产权、盲目投机炒作等苗头问题。而越是处于“风口”,越要注意防范风险。面对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包容但也不可纵容。行业发展,规则先行;新技术迅猛发展,规则得跟上。数字藏品要明确产品属性、平台准入、经营规范等准则,做到平台合规、数据安全、产权明晰,有序进行平台交易。也要提醒消费者,数字藏品的价值取决于藏品自身的艺术性,需要选择正规平台,审慎购买,不可盲目跟风。
年轻人需要
积极的网红生活

  据北京日报,当下,“网红”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事实上,“网红”不是今天开始有的,从互联网普及之时起,就一直有“网红”现象,过去的“网红”往往是制造出网络上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的主角,或者是出于宣传目的在网上营业的演艺明星。而“网红”成为一种现实的职业选择,是在直播和短视频等新的社交方式出现之后,这些新的方式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平台,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总体上看,现在的“网红”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在传播积极内容,包括非遗传承的展现、传统戏曲的传播,还有各方面知识的科普,这些都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也是年轻人积极面对生活的表现。另一方面,一部分“网红”的网络活动中确实存在低级无聊庸俗的表现,传播了消极内容。
  因此对于新兴的“网红”职业,社会层面的职业监管和“网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都不可缺少。一方面社会要加强监管和教育,让进入这一行业的人认识到坚守底线的必要性,对于违法乱纪和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相关部门应给予严厉处罚。另一方面,进入这个行业的“网红”也需加强自律。“网红”成为一种新兴职业是社会新的发展,我们需要正视其中的复杂性。
荧屏都市剧
步入“中年时代”

  据北京日报,今年以来,随着现实题材热潮一再升温,荧屏电视剧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霸屏”多年的青春题材正在逐渐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中年题材作品存在感大增,越来越多的都市故事与精彩角色聚焦在中年人身上,作品探讨的话题也随着题材的接地气而变得更加深刻,与之对应的则是一批优秀的中生代演员顺势回归。
  在今年已经播出的剧目中,不乏可圈可点的中年题材都市剧,这类作品涉及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关注的人群跨度也越来越大。在任素汐与秦昊主演的《亲爱的小孩》中,剧集从一对夫妻转换成父母角色的心态变化开始切入,向观众抛出了家庭责任的话题,呈现了普通家庭与病魔斗争的艰辛历程和坚韧意志。都市生活剧《警察荣誉》讲的是八里河派出所里的“四老带四新”。作品不仅在讲青年成长,更在讲“中年救赎”,剧情人物真实鲜活、有血有肉。
  荧屏“中年故事”持续走红,反映了影视行业近年来持续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些作品扎堆亮相荧屏的背后,是电视剧主创对社会焦点问题广泛深入的关注,从不同层面体现都市人群所面临的养老、婚姻等现实问题,越来越丰富的现实题材不断被挖掘,也会推动社会层面的讨论与思考。
        (□记者 刘一颖 整理)
新媒介技术
为公共考古打破“僵局”

  据光明网,最近,《三星堆奇幻之旅》《云游长城》等数字交互空间上线,通过虚拟技术为公众带来了沉浸式交互体验,增强了公众与考古工作之间的互动。所谓“公众考古”,就是通过文化资源管理、考古教育等行为,在学校、公园、博物馆等场所,让考古走进公众视野并融入公众生活,提高考古行业的社会化程度,在全社会健全文化遗存保护机制。
  如今,虚拟技术、直播技术等新媒介技术的升级,助推公众考古的发展,打破了公众与考古工作间的专业壁垒。新媒介技术将考古工作的诸多细节直接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能够让公众与考古工作“面对面”,还能消除公众此前对考古工作的一些误解。在科学探索面前,玄学的迷雾会消散;在全景展现面前,谣言与曲解会减少。公众主动走进考古事业,决定自己“看什么”“怎么看”,考古学的基本知识,考古工作的常见方法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在实现考古资源公众化的同时深化公众的文化遗存保护意识。
数字藏品
是风口也要防风险

  据新华日报,近段时间,数字藏品吸引了文物界、传媒界、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入局,越发令人关注。数字藏品,是拥有数字化“身份证”的特定作品、艺术品等。从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等推出一系列数字藏品,到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数字藏品正孕育着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共发售数字藏品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为1.5亿元。
  站在“风口”上的数字藏品,大有可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藏品的外延更广,被运用于音乐、体育、家电等各种场景。随着技术的新突破,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为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机。
  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藏品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需提防侵犯知识产权、盲目投机炒作等苗头问题。而越是处于“风口”,越要注意防范风险。面对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包容但也不可纵容。行业发展,规则先行;新技术迅猛发展,规则得跟上。数字藏品要明确产品属性、平台准入、经营规范等准则,做到平台合规、数据安全、产权明晰,有序进行平台交易。也要提醒消费者,数字藏品的价值取决于藏品自身的艺术性,需要选择正规平台,审慎购买,不可盲目跟风。
年轻人需要
积极的网红生活

  据北京日报,当下,“网红”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事实上,“网红”不是今天开始有的,从互联网普及之时起,就一直有“网红”现象,过去的“网红”往往是制造出网络上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的主角,或者是出于宣传目的在网上营业的演艺明星。而“网红”成为一种现实的职业选择,是在直播和短视频等新的社交方式出现之后,这些新的方式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平台,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总体上看,现在的“网红”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在传播积极内容,包括非遗传承的展现、传统戏曲的传播,还有各方面知识的科普,这些都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也是年轻人积极面对生活的表现。另一方面,一部分“网红”的网络活动中确实存在低级无聊庸俗的表现,传播了消极内容。
  因此对于新兴的“网红”职业,社会层面的职业监管和“网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都不可缺少。一方面社会要加强监管和教育,让进入这一行业的人认识到坚守底线的必要性,对于违法乱纪和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相关部门应给予严厉处罚。另一方面,进入这个行业的“网红”也需加强自律。“网红”成为一种新兴职业是社会新的发展,我们需要正视其中的复杂性。
荧屏都市剧
步入“中年时代”

  据北京日报,今年以来,随着现实题材热潮一再升温,荧屏电视剧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霸屏”多年的青春题材正在逐渐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中年题材作品存在感大增,越来越多的都市故事与精彩角色聚焦在中年人身上,作品探讨的话题也随着题材的接地气而变得更加深刻,与之对应的则是一批优秀的中生代演员顺势回归。
  在今年已经播出的剧目中,不乏可圈可点的中年题材都市剧,这类作品涉及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关注的人群跨度也越来越大。在任素汐与秦昊主演的《亲爱的小孩》中,剧集从一对夫妻转换成父母角色的心态变化开始切入,向观众抛出了家庭责任的话题,呈现了普通家庭与病魔斗争的艰辛历程和坚韧意志。都市生活剧《警察荣誉》讲的是八里河派出所里的“四老带四新”。作品不仅在讲青年成长,更在讲“中年救赎”,剧情人物真实鲜活、有血有肉。
  荧屏“中年故事”持续走红,反映了影视行业近年来持续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些作品扎堆亮相荧屏的背后,是电视剧主创对社会焦点问题广泛深入的关注,从不同层面体现都市人群所面临的养老、婚姻等现实问题,越来越丰富的现实题材不断被挖掘,也会推动社会层面的讨论与思考。
        (□记者 刘一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