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济宁大力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三家

机器人产业崭露头角

2022-04-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王文涛

  “这台机器人手臂前端安装了‘双目相机’,机器人犹如有了一双慧眼,通过视觉传感器和3D云技术算法能自动识别眼前的物体,并找出需要焊接的轨迹,然后按照轨迹进行自动焊接。”3月26日,走进位于济宁市的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装配车间,一台台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龙门式焊接机器人、悬壁式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各自不停地挥舞着手臂,令人目不暇接。
  智能焊接机器人效率高,公司电气总工申伟介绍,他们已销售给陕西秦达商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2台,用来代替人工焊接,焊接自卸车箱体。他说:“我们还跟中集集团、徐工集团等国内大型集团合作,开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或者智能生产线。”
  此前,这家企业只是普通的焊接设备、切割设备和工艺专机生产企业。近年来,制造业生产一线焊工短缺,人力成本攀高。企业敏锐地抓住商机,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研发了异形罐体环缝自动焊接机、波纹板激光自动跟踪焊接机、智能焊接机等28个系列96种智能焊割设备,开发了专用车栏板智能焊接制造生产线、铝合金厢式车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多条专用车生产线,其中专用车栏板智能焊接制造生产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第一,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代表了高端制造业的水平。作为制造业大市,济宁充分发挥产业和人文环境等优势,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集聚机器人产业,积极引导机电、精密传动、机械制造等企业向机器人产业转型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又开“新枝”,涌现出珞石科技、天河科技、水泊焊割等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华力机电1家省瞪羚企业。
  在邹城,该市成立机器人产业园和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济宁分平台、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以及相关的投融资公司,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团队和入园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先后吸引了珞石科技、布科思、九博智能装备等10多家企业落户。
  外观新颖,轻盈灵巧,极富美感……在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厅里,摆放着几款机器人,一眼看上去就感觉与硬邦邦的普通工业机器人不同。“这是公司生产的xMate柔性协作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王双介绍,这些机器人是七轴机器人,加入了智能控制系统,在人机交互中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灵活性,“如果人不小心碰到它,它会停下来暂停作业,几秒钟后再继续操作原来的指令。”
  珞石科技柔性协作机器人的先进性源于强大的研发团队。王双介绍,公司在北京、武汉、日本东京、山东均设有研发中心,重点研发轻型机器人,目前已获得国内外研发专利及科技大奖100余项。
  “在发展中,济宁市、邹城市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王双说,“现在公司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上,没有资金建设厂房,邹城市提供了拎包入住的新厂房,让我们一门心思搞研发。”
  “良好的政策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快速集聚和发展。”济宁市工信局副局长、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班主任李家亮介绍,近年来,济宁累计实施专项资金项目21个,奖补资金1500余万元,目前济宁已拥有机器人产业有关企业31家,预计今年机器人产业可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
  机器人产业在济宁崭露头角,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金介绍,他们积极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教育培训、行业应用、集成配套等业务,已为泰山玻纤(邹城)公司、辰欣药业等多家企业成功解决了40多项技术难题,并多次开展工业机器人维护保养服务。
  □ 本 报 记 者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王文涛

  “这台机器人手臂前端安装了‘双目相机’,机器人犹如有了一双慧眼,通过视觉传感器和3D云技术算法能自动识别眼前的物体,并找出需要焊接的轨迹,然后按照轨迹进行自动焊接。”3月26日,走进位于济宁市的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装配车间,一台台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龙门式焊接机器人、悬壁式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各自不停地挥舞着手臂,令人目不暇接。
  智能焊接机器人效率高,公司电气总工申伟介绍,他们已销售给陕西秦达商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2台,用来代替人工焊接,焊接自卸车箱体。他说:“我们还跟中集集团、徐工集团等国内大型集团合作,开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或者智能生产线。”
  此前,这家企业只是普通的焊接设备、切割设备和工艺专机生产企业。近年来,制造业生产一线焊工短缺,人力成本攀高。企业敏锐地抓住商机,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研发了异形罐体环缝自动焊接机、波纹板激光自动跟踪焊接机、智能焊接机等28个系列96种智能焊割设备,开发了专用车栏板智能焊接制造生产线、铝合金厢式车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多条专用车生产线,其中专用车栏板智能焊接制造生产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第一,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代表了高端制造业的水平。作为制造业大市,济宁充分发挥产业和人文环境等优势,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集聚机器人产业,积极引导机电、精密传动、机械制造等企业向机器人产业转型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又开“新枝”,涌现出珞石科技、天河科技、水泊焊割等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华力机电1家省瞪羚企业。
  在邹城,该市成立机器人产业园和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济宁分平台、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以及相关的投融资公司,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团队和入园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先后吸引了珞石科技、布科思、九博智能装备等10多家企业落户。
  外观新颖,轻盈灵巧,极富美感……在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厅里,摆放着几款机器人,一眼看上去就感觉与硬邦邦的普通工业机器人不同。“这是公司生产的xMate柔性协作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王双介绍,这些机器人是七轴机器人,加入了智能控制系统,在人机交互中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灵活性,“如果人不小心碰到它,它会停下来暂停作业,几秒钟后再继续操作原来的指令。”
  珞石科技柔性协作机器人的先进性源于强大的研发团队。王双介绍,公司在北京、武汉、日本东京、山东均设有研发中心,重点研发轻型机器人,目前已获得国内外研发专利及科技大奖100余项。
  “在发展中,济宁市、邹城市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王双说,“现在公司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上,没有资金建设厂房,邹城市提供了拎包入住的新厂房,让我们一门心思搞研发。”
  “良好的政策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快速集聚和发展。”济宁市工信局副局长、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班主任李家亮介绍,近年来,济宁累计实施专项资金项目21个,奖补资金1500余万元,目前济宁已拥有机器人产业有关企业31家,预计今年机器人产业可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
  机器人产业在济宁崭露头角,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金介绍,他们积极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教育培训、行业应用、集成配套等业务,已为泰山玻纤(邹城)公司、辰欣药业等多家企业成功解决了40多项技术难题,并多次开展工业机器人维护保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