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创新推动残疾人工作提质增效

黄金地段建起“康宁家园”

2021-12-03 作者: 董卿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董卿
  通讯员 尹爱君 张朋堂 报道
  本报龙口讯 在龙口市新区黄金地段,有一幢名为“康宁家园”的高标准现代化大楼。“康宁家园”内,有一所名为华翼儿童感统培训学校的特殊学校,这里的150多名学生都是孤独症和智力低下儿童,不仅来自龙口本地,还有许多来自周边招远、蓬莱、莱阳等地。自2017年进驻“康宁家园”以来,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该校已将150多位学生送入了普通学校。“龙口市为我们免费提供了2300平方米的学校用房,并且水电暖等费用全免,让我们可以安心在这里为残疾儿童服务。”华翼儿童感统培训学校校长于林静说。
  近年来,龙口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依托丰厚社会资源,推动残联改革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改革和服务能力创新取得新突破,为加快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为打通残疾人需求与服务之间的隔膜,龙口市先“筑巢”后“引凤”,斥资9700万元新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处,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功能设置囊括康复中心、就业服务、创业示范、辅具适配、文体活动五大板块。同时,着力完善功能设置,增强运营活力,提升服务效能,力争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民生亮点,打磨成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自动门上安装有电子眼,房间入口有语音提示,电梯有3组电动按钮……”龙口市残联负责人介绍说,综合服务中心的最大亮点是几乎每一处设施都是为残疾人士精雕细琢打造的,要让每位残疾人能够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
  为保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给残疾人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龙口市在积极保障国家各项补助政策落地落实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扶持政策,吸引民营机构进驻服务。政府免费提供场地、服务器材,增添监控设备、教学设备、计算机等软硬件设施,并免除试运营期间的水电暖等杂费,让服务机构轻装上阵,先扎根再成长;同时利用政府宣传优势,打通信息壁垒,在服务机构和社会需求之间搭建桥梁,有效对接需求,推进项目孵化。
  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已引进9家民营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在服务残疾人、保障公益性的基础上,按照功能设置分配进行,服务内容涵盖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文体活动、辅具适配等方面,已累计孵化小微项目9个,辐射带动近300名残疾人就业脱贫;康复服务及康复预防残疾人达5000多人次;1600多人次残疾人参与专业技能培训或岗前培训,为全市100多个用人单位提供残疾职工近1300人,全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记者 董卿
  通讯员 尹爱君 张朋堂 报道
  本报龙口讯 在龙口市新区黄金地段,有一幢名为“康宁家园”的高标准现代化大楼。“康宁家园”内,有一所名为华翼儿童感统培训学校的特殊学校,这里的150多名学生都是孤独症和智力低下儿童,不仅来自龙口本地,还有许多来自周边招远、蓬莱、莱阳等地。自2017年进驻“康宁家园”以来,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该校已将150多位学生送入了普通学校。“龙口市为我们免费提供了2300平方米的学校用房,并且水电暖等费用全免,让我们可以安心在这里为残疾儿童服务。”华翼儿童感统培训学校校长于林静说。
  近年来,龙口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依托丰厚社会资源,推动残联改革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改革和服务能力创新取得新突破,为加快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为打通残疾人需求与服务之间的隔膜,龙口市先“筑巢”后“引凤”,斥资9700万元新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处,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功能设置囊括康复中心、就业服务、创业示范、辅具适配、文体活动五大板块。同时,着力完善功能设置,增强运营活力,提升服务效能,力争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民生亮点,打磨成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自动门上安装有电子眼,房间入口有语音提示,电梯有3组电动按钮……”龙口市残联负责人介绍说,综合服务中心的最大亮点是几乎每一处设施都是为残疾人士精雕细琢打造的,要让每位残疾人能够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
  为保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给残疾人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龙口市在积极保障国家各项补助政策落地落实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扶持政策,吸引民营机构进驻服务。政府免费提供场地、服务器材,增添监控设备、教学设备、计算机等软硬件设施,并免除试运营期间的水电暖等杂费,让服务机构轻装上阵,先扎根再成长;同时利用政府宣传优势,打通信息壁垒,在服务机构和社会需求之间搭建桥梁,有效对接需求,推进项目孵化。
  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已引进9家民营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在服务残疾人、保障公益性的基础上,按照功能设置分配进行,服务内容涵盖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文体活动、辅具适配等方面,已累计孵化小微项目9个,辐射带动近300名残疾人就业脱贫;康复服务及康复预防残疾人达5000多人次;1600多人次残疾人参与专业技能培训或岗前培训,为全市100多个用人单位提供残疾职工近1300人,全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