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青岛啤酒:以科技支点触发动能转换“链式效应”

2021-1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已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之际,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的新工业革命正推动产业链深度调整。当下青岛,正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作为青岛制造业蜚声全球的一张闪亮名片,青岛啤酒正奋力赓续百年以来传承不断的改革创新基因,持续推进涵盖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整体性跨越”。正如青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所言,科技创新与高端智造,是青啤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实践,是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实践,青啤正以“科研”与“智造”的“双翼”推动高质量发展再越新高峰,为美好生活创造更多快乐。
  一边是科技研发,一边是智能制造——置身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百年青啤托起酿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布局愈发清晰:11月5日,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开工仪式在青岛蓝谷举行,同日,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120万千升扩建项目开工仪式在青岛平度举行。一天之内两个项目同步启动,“科研”与“智造”两翼齐飞,折射出青岛啤酒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路径构图。
  □方啸
  
打好“科技王牌”
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一轮产业变革,啤酒行业已进入加速升级时期,消费群体向中高端价格带跃迁,企业推出更高端的产品拉升产品结构、打开全新发展空间,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而能否推出精准满足市场需求的中高端新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正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副总裁董建军在11月5日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开工现场所言:“毫无疑问,现在啤酒行业的竞争主要就是创新的竞争,是研发能力的竞争。”
  落地蓝谷创新中心片区的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是青啤升级科研主阵地的重要布局。今年5月,青岛啤酒集团和青岛蓝谷管理局共同签署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合作协议。项目签约以后,双方从项目方案设计,到腾地拆迁、土地出让、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手续办理,并联审批,压茬推进,仅用5个月时间便实现项目开工。
  该项目将依托青岛啤酒现有的中国酿酒行业唯一的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啤酒酿造技术研究新高地、高层次国际化啤酒酿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多学科啤酒酿造国际学术交流新高地、全球啤酒文化传播及消费者体验新高地。
  这一科研新阵地,将如何把消费者需求精准“变现”?董建军举了两个例子: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感官基础科学研究,搞清楚某个产品为什么有的消费者喜欢、有的消费者不喜欢,以及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还将进一步升级“风味调控平台”建设,将原先依靠品酒师的感官品评来完成的风味调控工作,进行数字化、仪器化、智能化的全面升级,以更为科学、更加可控的方式使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开工仪式当天,收到了不少国内外酿造领域研究机构的贺信。“青岛啤酒研发中心新基地的开工建设,彰显了青岛啤酒在啤酒酿造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为国内外啤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创新动能。”英国坎普顿国际酿酒研究所CEO彼得·海德瑞奇在贺信中表示。
  近年来,青岛啤酒科技创新转换为产品创新的“落地”速度不断加快,打造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也为传统酿造行业插上了迈上价值链中高端的“翅膀”:青啤开发了九大系列70多种新产品,上市数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首位;率先发力产品高端化,推出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艺术酿造新品,引领中国啤酒行业的超高端发展和结构升级……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收入、利润在连续三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双创历史新高。
加码智能制造
引领产业集群升级

  布局智能制造,青啤又一大手笔落地:11月5日,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120万千升扩建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新增国际一流的生产线,糖化、发酵等基础设施以及光伏发电、智能化无人仓库等系列项目,将大幅提高工厂的智能化水平。项目建成后,青啤三厂啤酒年产能可达120万千升,成为国内单体工厂产业链条更全、单体规模更大、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啤酒生产基地。
  得益于见事早、行动快,青啤的智能制造,现已具有国际一流水准。近年来,青啤持续加快数字化生产转型和工业互联网推进步伐,加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打造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中的集成应用,建设能够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今年3月,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花落青啤。世界经济论坛评价认为:青岛啤酒在价值链上重新部署了智能化数字技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将客户订单的交付时间和新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了50%,定制化啤酒的份额和营收分别增加33%和14%。
  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有利于汇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位于平度经济开发区的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便是青啤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打造的百亿级产值“智慧型”产业平台。在这里,作为龙头的青啤三厂,以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带动上下游企业整体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此次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120万千升扩建项目,不仅是规模体量的扩张,还有效地进行补链、延链、强链,配套落户麦芽厂、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加快产业要素集聚。“我们规划了2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将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光照充足时能够提供生产用电量的30%。”仪式现场,青啤三厂工程部部长徐鹏强列出了一组“绿色数据”。据介绍,此次扩建项目将实施提“智”增“绿”系列举措,打造啤酒酿造生产全新“生态”。
  截至目前,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以青啤三厂为中心,已先后引进配套企业12家。园区产业链已由单一的啤酒酿造拓展到原料生产、包装材料、物流仓储、商贸流通及时尚文旅、私人定制等多业态集聚,基本实现啤酒产业链配套全覆盖,产业集群能级持续放大。
推动协同创新
构建互利共赢生态圈

  协同创新,是制造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青岛啤酒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聚集起大量的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了包括核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在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私人定制柔性生产能够成为现实,正是青岛啤酒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协同创新的结果。
  以制罐环节为例:青啤三厂与啤酒罐企业山东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比邻而居,双方仅一街之隔。作为上游企业的奥瑞金可以为青啤近距离提供服务,将产品的物流成本、仓储成本降到最低。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在生产工艺上实现了数字化无缝对接:奥瑞金生产线的数据与青岛啤酒开放共享,并且在链动上下游创新发展上实现协同进化。
  在科技研发领域,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更是持续发挥平台价值,面向全球,对标一流,与国际、国内知名研究院所协同打造多家联合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开展研究课题的合作研究。
  其中,青啤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长期合作就是产学研合作的一个典范。早在去年,青啤就与山东大学共同组建了“蓝色经济区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在原料性能、数字化智能化配方、啤酒可饮性和健康等方向上共同开展前沿、共性、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解码”啤酒发酵行业高科技难题。“我们和山东大学在微生物技术领域已有多年合作,现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又来到了青岛蓝谷,我们的距离更近了,合作也将更加便利、更加紧密。”董建军说。
  如今,通过持续深入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青啤已培育锻造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2000年,青啤率先成立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吸纳了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诸多科研人才。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的张欣表示:“通常大家认为科技创新更容易发生在新兴产业领域,总觉得酿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实际上,大量的创新来自于传统领域长久的科研积累和投入。”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秦青青认为:“在消费日新月异、产品快速迭代的时代,青岛啤酒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非常强,拥有多元化口感和高端化产品的科研引领能力。”
  在这个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内,青啤携手合作伙伴瞄准产业和技术前沿,针对消费者需求的痛点和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开展攻关研究,持续解决制约啤酒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近年来,青啤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研发项目20余项;形成三大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代表的六大核心技术,100多项外围技术:构建了啤酒风味稳定性综合评价体系及保鲜技术,支持青岛啤酒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330余种微量、痕量啤酒风味化合物的高效定性定量分析技术;高效低耗绿色酿造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带动和引领行业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一批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源源不断地输出,引领中国啤酒制造业不断打开全新向上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已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之际,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的新工业革命正推动产业链深度调整。当下青岛,正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作为青岛制造业蜚声全球的一张闪亮名片,青岛啤酒正奋力赓续百年以来传承不断的改革创新基因,持续推进涵盖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整体性跨越”。正如青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所言,科技创新与高端智造,是青啤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实践,是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实践,青啤正以“科研”与“智造”的“双翼”推动高质量发展再越新高峰,为美好生活创造更多快乐。
  一边是科技研发,一边是智能制造——置身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百年青啤托起酿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布局愈发清晰:11月5日,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开工仪式在青岛蓝谷举行,同日,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120万千升扩建项目开工仪式在青岛平度举行。一天之内两个项目同步启动,“科研”与“智造”两翼齐飞,折射出青岛啤酒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路径构图。
  □方啸
  
打好“科技王牌”
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一轮产业变革,啤酒行业已进入加速升级时期,消费群体向中高端价格带跃迁,企业推出更高端的产品拉升产品结构、打开全新发展空间,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而能否推出精准满足市场需求的中高端新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正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副总裁董建军在11月5日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开工现场所言:“毫无疑问,现在啤酒行业的竞争主要就是创新的竞争,是研发能力的竞争。”
  落地蓝谷创新中心片区的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是青啤升级科研主阵地的重要布局。今年5月,青岛啤酒集团和青岛蓝谷管理局共同签署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合作协议。项目签约以后,双方从项目方案设计,到腾地拆迁、土地出让、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手续办理,并联审批,压茬推进,仅用5个月时间便实现项目开工。
  该项目将依托青岛啤酒现有的中国酿酒行业唯一的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啤酒酿造技术研究新高地、高层次国际化啤酒酿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多学科啤酒酿造国际学术交流新高地、全球啤酒文化传播及消费者体验新高地。
  这一科研新阵地,将如何把消费者需求精准“变现”?董建军举了两个例子: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感官基础科学研究,搞清楚某个产品为什么有的消费者喜欢、有的消费者不喜欢,以及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还将进一步升级“风味调控平台”建设,将原先依靠品酒师的感官品评来完成的风味调控工作,进行数字化、仪器化、智能化的全面升级,以更为科学、更加可控的方式使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开工仪式当天,收到了不少国内外酿造领域研究机构的贺信。“青岛啤酒研发中心新基地的开工建设,彰显了青岛啤酒在啤酒酿造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为国内外啤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创新动能。”英国坎普顿国际酿酒研究所CEO彼得·海德瑞奇在贺信中表示。
  近年来,青岛啤酒科技创新转换为产品创新的“落地”速度不断加快,打造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也为传统酿造行业插上了迈上价值链中高端的“翅膀”:青啤开发了九大系列70多种新产品,上市数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首位;率先发力产品高端化,推出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艺术酿造新品,引领中国啤酒行业的超高端发展和结构升级……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收入、利润在连续三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双创历史新高。
加码智能制造
引领产业集群升级

  布局智能制造,青啤又一大手笔落地:11月5日,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120万千升扩建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新增国际一流的生产线,糖化、发酵等基础设施以及光伏发电、智能化无人仓库等系列项目,将大幅提高工厂的智能化水平。项目建成后,青啤三厂啤酒年产能可达120万千升,成为国内单体工厂产业链条更全、单体规模更大、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啤酒生产基地。
  得益于见事早、行动快,青啤的智能制造,现已具有国际一流水准。近年来,青啤持续加快数字化生产转型和工业互联网推进步伐,加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打造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中的集成应用,建设能够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今年3月,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花落青啤。世界经济论坛评价认为:青岛啤酒在价值链上重新部署了智能化数字技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将客户订单的交付时间和新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了50%,定制化啤酒的份额和营收分别增加33%和14%。
  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有利于汇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位于平度经济开发区的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便是青啤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打造的百亿级产值“智慧型”产业平台。在这里,作为龙头的青啤三厂,以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带动上下游企业整体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此次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120万千升扩建项目,不仅是规模体量的扩张,还有效地进行补链、延链、强链,配套落户麦芽厂、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加快产业要素集聚。“我们规划了2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将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光照充足时能够提供生产用电量的30%。”仪式现场,青啤三厂工程部部长徐鹏强列出了一组“绿色数据”。据介绍,此次扩建项目将实施提“智”增“绿”系列举措,打造啤酒酿造生产全新“生态”。
  截至目前,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以青啤三厂为中心,已先后引进配套企业12家。园区产业链已由单一的啤酒酿造拓展到原料生产、包装材料、物流仓储、商贸流通及时尚文旅、私人定制等多业态集聚,基本实现啤酒产业链配套全覆盖,产业集群能级持续放大。
推动协同创新
构建互利共赢生态圈

  协同创新,是制造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青岛啤酒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聚集起大量的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了包括核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在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私人定制柔性生产能够成为现实,正是青岛啤酒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协同创新的结果。
  以制罐环节为例:青啤三厂与啤酒罐企业山东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比邻而居,双方仅一街之隔。作为上游企业的奥瑞金可以为青啤近距离提供服务,将产品的物流成本、仓储成本降到最低。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在生产工艺上实现了数字化无缝对接:奥瑞金生产线的数据与青岛啤酒开放共享,并且在链动上下游创新发展上实现协同进化。
  在科技研发领域,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更是持续发挥平台价值,面向全球,对标一流,与国际、国内知名研究院所协同打造多家联合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开展研究课题的合作研究。
  其中,青啤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长期合作就是产学研合作的一个典范。早在去年,青啤就与山东大学共同组建了“蓝色经济区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在原料性能、数字化智能化配方、啤酒可饮性和健康等方向上共同开展前沿、共性、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解码”啤酒发酵行业高科技难题。“我们和山东大学在微生物技术领域已有多年合作,现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又来到了青岛蓝谷,我们的距离更近了,合作也将更加便利、更加紧密。”董建军说。
  如今,通过持续深入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青啤已培育锻造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2000年,青啤率先成立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吸纳了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诸多科研人才。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的张欣表示:“通常大家认为科技创新更容易发生在新兴产业领域,总觉得酿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实际上,大量的创新来自于传统领域长久的科研积累和投入。”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秦青青认为:“在消费日新月异、产品快速迭代的时代,青岛啤酒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非常强,拥有多元化口感和高端化产品的科研引领能力。”
  在这个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内,青啤携手合作伙伴瞄准产业和技术前沿,针对消费者需求的痛点和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开展攻关研究,持续解决制约啤酒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近年来,青啤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研发项目20余项;形成三大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代表的六大核心技术,100多项外围技术:构建了啤酒风味稳定性综合评价体系及保鲜技术,支持青岛啤酒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330余种微量、痕量啤酒风味化合物的高效定性定量分析技术;高效低耗绿色酿造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带动和引领行业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一批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源源不断地输出,引领中国啤酒制造业不断打开全新向上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