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探索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服务新路径

2021-10-13 作者: 肖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段晓莉


  智能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服务、个别化心理辅导、模拟心理体验……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瑞阳心语心理服务基地的青岛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基地,今年5月正式启用。它集各种功能于一体,可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综合性心理干预、矫正、治疗。
  近年来,城阳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服务的新思路、新做法,从组织上强架构,保障人力、财力供给;从程序上严把控,从“入矫”到“解矫”形成工作闭环;从管理上重创新,全面提升矫正执法效能,保障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自我矫正、自觉回归的主动性,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矫正执法,需要机制保障和硬件、人力支撑。在组织保障方面,城阳区成立由区委政法委书记担任主任,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等14个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委员的社区矫正委员会,建立起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在硬件保障方面,城阳区投入30余万元建成300余平方米的区社区矫正中心,累计投入50余万元在8个街道建成8处规范化社区矫正宣告室,上线社区矫正定位管理系统并配置定位手机和定位手环等,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全覆盖,重点危险对象手机、手环双定位。在队伍保障方面,城阳区在配备专职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基础上,每年投入专项经费90余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社区矫正辅助人员19名,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以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为核心、社区矫正辅助人员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管理和服务,城阳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范。该区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为严管、普管两类,对适用严管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每周报到、提报本人思想汇报,每月派员实地走访的管理措施;对适用普管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每半月报到、提报本人思想汇报,每季度派员实地走访的管理措施。同时,每周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抽查3次,及时掌握他们的行踪,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始终处在监管之中。此外,城阳区还制定社区矫正对象积分量化考核办法,每季度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现实表现情况确定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等级,对在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和遵章守纪方面表现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违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的,采取训诫、警告、提请收监等措施予以惩戒。
  近年来,城阳区还积极推动社区矫正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机融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自2016年起,该区每年投入16万元购买瑞阳心语的专业心理矫治服务,将全部社区矫正对象和重点安置帮教人员纳入心理健康评估范畴,建立“阳光归航七步工作法”心理矫治模式。该模式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线上每周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空中课堂”、对新“入矫”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调查问卷,线下依托瑞阳心语心理服务中心以及各街道心理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一次心理测试,每人建立一份心理测试档案,对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到“解矫”实施全过程跟进,全方位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段晓莉


  智能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服务、个别化心理辅导、模拟心理体验……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瑞阳心语心理服务基地的青岛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基地,今年5月正式启用。它集各种功能于一体,可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综合性心理干预、矫正、治疗。
  近年来,城阳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服务的新思路、新做法,从组织上强架构,保障人力、财力供给;从程序上严把控,从“入矫”到“解矫”形成工作闭环;从管理上重创新,全面提升矫正执法效能,保障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自我矫正、自觉回归的主动性,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矫正执法,需要机制保障和硬件、人力支撑。在组织保障方面,城阳区成立由区委政法委书记担任主任,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等14个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委员的社区矫正委员会,建立起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在硬件保障方面,城阳区投入30余万元建成300余平方米的区社区矫正中心,累计投入50余万元在8个街道建成8处规范化社区矫正宣告室,上线社区矫正定位管理系统并配置定位手机和定位手环等,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全覆盖,重点危险对象手机、手环双定位。在队伍保障方面,城阳区在配备专职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基础上,每年投入专项经费90余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社区矫正辅助人员19名,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以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为核心、社区矫正辅助人员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管理和服务,城阳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范。该区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为严管、普管两类,对适用严管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每周报到、提报本人思想汇报,每月派员实地走访的管理措施;对适用普管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每半月报到、提报本人思想汇报,每季度派员实地走访的管理措施。同时,每周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抽查3次,及时掌握他们的行踪,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始终处在监管之中。此外,城阳区还制定社区矫正对象积分量化考核办法,每季度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现实表现情况确定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等级,对在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和遵章守纪方面表现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违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的,采取训诫、警告、提请收监等措施予以惩戒。
  近年来,城阳区还积极推动社区矫正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机融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自2016年起,该区每年投入16万元购买瑞阳心语的专业心理矫治服务,将全部社区矫正对象和重点安置帮教人员纳入心理健康评估范畴,建立“阳光归航七步工作法”心理矫治模式。该模式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线上每周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空中课堂”、对新“入矫”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调查问卷,线下依托瑞阳心语心理服务中心以及各街道心理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一次心理测试,每人建立一份心理测试档案,对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到“解矫”实施全过程跟进,全方位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