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山东

李登海: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

2021-10-13 作者: 赵琳 来源: 大众日报
  扫描二维码 看视频报道
  李登海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到老家掖县后邓村务农。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创春玉米亩产2500斤纪录的消息深深震撼了他。
  当时,山东玉米亩产仅二三百斤。时任村农科队队长的李登海暗下决心:“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能做到!”
  缺乏基础理论,李登海就不分昼夜地“啃”书本,向一切内行的人求教。他带领队员种植了10多块试验田,探索玉米高产之路。当年,后邓大队的夏玉米亩产量提高到了512.2公斤。
  在北方,一年只能进行一个育种周期。为了加快育种步伐,1978年冬天,他跋涉8天8夜,从山东掖县(今莱州)来到海南荔枝沟,开始了艰辛的海南繁育种历程。长期超负荷劳作,李登海累出一身病。
  李登海带领团队选育出的玉米杂交品种,有150多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7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亩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累计推广面积12亿多亩,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如今,72岁的李登海依然每天出现在玉米地中。
         (□张静 赵琳)
  李登海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到老家掖县后邓村务农。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创春玉米亩产2500斤纪录的消息深深震撼了他。
  当时,山东玉米亩产仅二三百斤。时任村农科队队长的李登海暗下决心:“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能做到!”
  缺乏基础理论,李登海就不分昼夜地“啃”书本,向一切内行的人求教。他带领队员种植了10多块试验田,探索玉米高产之路。当年,后邓大队的夏玉米亩产量提高到了512.2公斤。
  在北方,一年只能进行一个育种周期。为了加快育种步伐,1978年冬天,他跋涉8天8夜,从山东掖县(今莱州)来到海南荔枝沟,开始了艰辛的海南繁育种历程。长期超负荷劳作,李登海累出一身病。
  李登海带领团队选育出的玉米杂交品种,有150多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7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亩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累计推广面积12亿多亩,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如今,72岁的李登海依然每天出现在玉米地中。
         (□张静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