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微指尖”,扎实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

2021-08-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存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智能手机成长的一代,其生活离不开网络、手机,单一地运用传统教育方式是片面而局限的,过去的思政工作育人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20年教育部联合8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网络育人,让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助力。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构建“微指尖”,扎实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
  加强领导
  营造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积极氛围
  目前,高校各部门对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没有总体规划;在网络思政建设中整体谋划和合作少,各部门或院系多各自规划,整体协调少;网络思政建设工作部署多、检查推进少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整体效果。
  要营造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积极氛围,需要校内各部门通力合作,构建全面支持体系。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领导,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物质保障,建立定期研究、部署和总结网络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机制,提供管理支持;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网络思政建设工作任务,联合网络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协助;学生处、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要以赛促建,以奖促建,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加强对各院系网络思政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加大推进力度;各院系要将网络思政建设作为院系的重要工作,建立网络名师队伍,并将网络思政作品纳入职称评审和聘期目标中,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思政工作的积极性。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在全校形成积极氛围,育人工作才能有成效、有提升、有突破。
  打造队伍 
  提供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坚实后盾
  思政辅导员作为一线专职思政工作人员,是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主力军。然而,高校辅导员的行政事务过于繁杂琐碎,其工作范畴涉及思政、党团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等,甚至担任部分学科教学任务。网络思政育人仅靠辅导员群体远远不够。
  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于整个思政工作,同样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应当配齐配强各方人员,统一规划,形成合力,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在队伍构成方面,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应当包括思政课教师、其他教师及辅导员、学生骨干三部分。思政课教师着力打造网络精品课,将线下成果转化到线上。其他教师和辅导员,在授课过程及与学生日常相处中要主动跟上学生,熟悉网络热词,熟练运用各种APP,踏入年轻人的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学生骨干则要政治素质过硬,有过硬网络技术,成为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辅助力量。在队伍培养方面,要重视队伍思想政治基本素质及甄别信息的能力建设,队伍成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用正确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也要有过硬的信息甄别能力,面对繁杂的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加以甄别,及时引导青年学生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媒体融合
  丰富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载体形式
  目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载体,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没有做实做透,工作方法简单呆板,形式空洞单一,很多时候仅仅是将线下的灌输简单搬到了线上,通过QQ群、微信群、线上会议等开展日常工作,错误地将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片面理解为“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思政育人工作,忽视了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二是不成体系。网络思政育人的形式少,覆盖面小,服务面窄,跟不上青年学生的思路和脚步。
  针对以上问题,应结合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灵活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媒体融合,扩大网络思政育人的覆盖面和服务面。其主体可以概括为“四微一端”。“四微”即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一端”即易班客户端。微博,具有虚拟性、匿名性,是青年学生比较喜爱且相对能够放得开的网络空间,学校、学院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可以很好地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微信,指微信公众号,相比微博而言,互动性差,但浏览更方便迅捷。微课,又称为微课堂,其特点在于随时都能浏览的便捷性,以及一般10分钟内的时间长度,当授课人是老师,微课就是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当授课人是学生,微课又变成趣味创作和草根研究的自媒体表达。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既包括当代青年非常喜爱的微视、抖音、快手等互动性娱乐性强的短平快视频,也包括有一定时长的微电影。易班APP是综合性互动社区,具备一站式服务和班级功能。要做好“四微一端”,第一是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增强页面趣味性和实用性,所做内容要贴近青年学生的喜好,更好地提高用户黏度。第二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自媒体优势,也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如易班的抢票功能、大型晚会的微信互动墙。第三是保持对宣传的敏感度和时效性,如紧抓时间点,在新学期、重大节假日、毕业季积极更新宣文;紧跟政策和时事,如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等。
  通过“微指尖”,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沟通交互化、服务人性化,推进相关工作流程网络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拿起手机,动动指尖,在文化娱乐的氛围里接受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着力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世界中,建立“看得着,抓得稳”的良好育人模式,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李存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智能手机成长的一代,其生活离不开网络、手机,单一地运用传统教育方式是片面而局限的,过去的思政工作育人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20年教育部联合8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网络育人,让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助力。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构建“微指尖”,扎实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
  加强领导
  营造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积极氛围
  目前,高校各部门对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没有总体规划;在网络思政建设中整体谋划和合作少,各部门或院系多各自规划,整体协调少;网络思政建设工作部署多、检查推进少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整体效果。
  要营造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积极氛围,需要校内各部门通力合作,构建全面支持体系。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领导,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物质保障,建立定期研究、部署和总结网络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机制,提供管理支持;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网络思政建设工作任务,联合网络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协助;学生处、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要以赛促建,以奖促建,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加强对各院系网络思政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加大推进力度;各院系要将网络思政建设作为院系的重要工作,建立网络名师队伍,并将网络思政作品纳入职称评审和聘期目标中,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思政工作的积极性。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在全校形成积极氛围,育人工作才能有成效、有提升、有突破。
  打造队伍 
  提供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坚实后盾
  思政辅导员作为一线专职思政工作人员,是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主力军。然而,高校辅导员的行政事务过于繁杂琐碎,其工作范畴涉及思政、党团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等,甚至担任部分学科教学任务。网络思政育人仅靠辅导员群体远远不够。
  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于整个思政工作,同样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应当配齐配强各方人员,统一规划,形成合力,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在队伍构成方面,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应当包括思政课教师、其他教师及辅导员、学生骨干三部分。思政课教师着力打造网络精品课,将线下成果转化到线上。其他教师和辅导员,在授课过程及与学生日常相处中要主动跟上学生,熟悉网络热词,熟练运用各种APP,踏入年轻人的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学生骨干则要政治素质过硬,有过硬网络技术,成为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辅助力量。在队伍培养方面,要重视队伍思想政治基本素质及甄别信息的能力建设,队伍成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用正确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也要有过硬的信息甄别能力,面对繁杂的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加以甄别,及时引导青年学生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媒体融合
  丰富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载体形式
  目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载体,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没有做实做透,工作方法简单呆板,形式空洞单一,很多时候仅仅是将线下的灌输简单搬到了线上,通过QQ群、微信群、线上会议等开展日常工作,错误地将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片面理解为“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思政育人工作,忽视了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二是不成体系。网络思政育人的形式少,覆盖面小,服务面窄,跟不上青年学生的思路和脚步。
  针对以上问题,应结合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灵活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媒体融合,扩大网络思政育人的覆盖面和服务面。其主体可以概括为“四微一端”。“四微”即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一端”即易班客户端。微博,具有虚拟性、匿名性,是青年学生比较喜爱且相对能够放得开的网络空间,学校、学院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可以很好地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微信,指微信公众号,相比微博而言,互动性差,但浏览更方便迅捷。微课,又称为微课堂,其特点在于随时都能浏览的便捷性,以及一般10分钟内的时间长度,当授课人是老师,微课就是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当授课人是学生,微课又变成趣味创作和草根研究的自媒体表达。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既包括当代青年非常喜爱的微视、抖音、快手等互动性娱乐性强的短平快视频,也包括有一定时长的微电影。易班APP是综合性互动社区,具备一站式服务和班级功能。要做好“四微一端”,第一是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增强页面趣味性和实用性,所做内容要贴近青年学生的喜好,更好地提高用户黏度。第二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自媒体优势,也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如易班的抢票功能、大型晚会的微信互动墙。第三是保持对宣传的敏感度和时效性,如紧抓时间点,在新学期、重大节假日、毕业季积极更新宣文;紧跟政策和时事,如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等。
  通过“微指尖”,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沟通交互化、服务人性化,推进相关工作流程网络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拿起手机,动动指尖,在文化娱乐的氛围里接受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着力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世界中,建立“看得着,抓得稳”的良好育人模式,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