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乱堆路边今成鲁砚“新宠”

金山砚:为石头注入灵魂

2021-07-27 作者: 赵念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谢新华 满常学

  金山,因“凿石得金而名”,位于巨野县东南20余公里处的核桃园镇,属泰沂山山脉的切断余脉残丘。核桃园镇曾因石矿丰富久负盛名,而出自金山的石头因硬度原因一度受“冷落”,即便堆放在路边,也无人问津。后在省派巨野县核桃园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推动下,金山石的价值被重新划定。随着金山砚被评定为鲁砚新品种,昔日扔路边的石头,如今成为鲁砚“新宠”。
老手艺人的接力传承
  在巨野县核桃园镇石头寨古村落石雕达人徐永昌的工作室里,他正手握刻刀,在一块金山石材上镌刻,刀与石的碰撞,铿锵有力,方寸之间,挥洒奇思妙想。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小时候村里有个石头雕刻厂,只要有时间,我就跑到石雕刻厂看工匠师傅们做活。”今年43岁的徐永昌是前王庄村人,在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里,错落着100多幢石头建造的老宅院。而徐永昌的生长环境,都是与石头“做伴”,石头房屋、石板路、石磨等,从小耳闻目睹,尤其是石雕刻厂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石雕刻制品,让他对石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徐永昌就拿起了雕刻刀。
  核桃园镇的山头由于以前过度开采,有的形成几十米的深坑,而这些矿坑里遍布徐永昌所需的石材。“没事的时候,我就到山上闲逛,常常因为捡到一块中意的石头高兴好几天。”
  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抬头看路”。为了学习雕刻技术,徐永昌曾到石雕刻厂当学徒,向周边村的石雕刻老艺人虚心求教。2010年,徐永昌通过关系跟着雕刻大师王中慧学习雕刻技术。
  石头有形,雕刻无限。在徐永昌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很多作品,多以残荷、牡丹花为主题。“砚台对雕刻技术要求更高,更加精细。”徐永昌说,现在科技发达,石雕部分用机械化加工方便了不少。凭借着对石雕艺术的一腔热忱,徐永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石雕达人,并在“线上”和“线下”收获了大量粉丝,其作品非常热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目前产品不愁卖,但形不成产业链,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每逢空闲时,徐永昌总在思索这个问题,而他们这些石雕工作者实在“势单力薄”。
跻身鲁砚新品种
  徐永昌的家乡前王庄村,房屋、围墙全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所以,这个村过去曾叫“石头寨”。据了解,该建筑群落填补了鲁西南石头寨建筑史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现在被列为巨野县第三批保护文物。距离前王庄村西南几里地外正是因“凿石得金“而得名的金山,而金山砚就是指开采金山石制作而成的砚台。
  “以前,出自金山的石头因硬度问题不受人‘待见’,即便堆在路边也没人要。”徐永昌说,“一直到2020年1月份,省派巨野县核桃园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组织专家来到我们村实地考察,专家提出了合理利用金山石资源,创新研发金山砚系列工艺品。当时我就感觉金山石的‘春天’来了。”
  随后,金山砚研究及系列作品的创作实施阶段正式开启。
  “去年夏天,鲁砚大师范玉庆来到我位于石头寨里的工作室,并与我针对使用金山石制作的砚台进行了交流。”徐永昌说,范玉庆还对核桃园镇境内的石头进行了考察,并发现出自金山及其周围的石头具有质地细密温润、石品丰富、色彩绚丽、纹理多样、发墨益毫的品质特点,属于上好砚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济南,范玉庆找出了换洗衣服和专业工具,返回石头寨徐永昌工作室开始了课题研发,手把手地将砚台制作技巧传授给徐永昌。
  2020年11月份,随着“鲁砚新品种——金山砚开发研究”专家鉴定会举办,金山砚被专家评定为鲁砚新品种,填补了菏泽没有鲁砚的空白。金山石的价值被重新划定,“身价”也直线上升。“这么一块金山石,经过雕刻,可以卖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徐永昌说。
给石头注入灵魂
  核桃园镇有大大小小22个山头,利用金山石制作出了长方砚、方形砚等30余个品种,实现了造型、纹饰、雕刻三者的协调统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范玉庆认为,金山砚创作扎根菏泽大地,承载着菏泽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融入汉文化、麒麟文化、牡丹文化精髓,突出了菏泽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二是以小篆、古隶、汉金文、汉简四种书体,以文化传承为灵魂,设计书写了金山砚砚铭砚刻图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金山砚文化;三是融入民间传说、汉画故事、风俗民情,寄托了人们深厚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独具菏泽地域文化的金山砚系列作品经过鉴定成为鲁砚新品种,填补了菏泽没有鲁砚的空白,推动了新时代鲁砚的传承创新发展。
  近年来,核桃园镇石头寨古村落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以后,来石头寨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为了传承、发扬雕刻技术文化,也为了满足游客购买当地纪念品的需要,当地政府向这些能“在石头上做文章”、能“给石头注入灵魂”的以徐永昌等为代表的石雕达人们抛去“橄榄枝”,这对一直单独作业、进行家庭小作坊的他们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据悉,核桃园镇以金山砚开发为契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制作金山砚的石材进行专门保护、收集,对全镇具有石雕经验的人才建立档案,对其技艺进行再培训、再提升,进一步提高金山砚的制作品质,加大金山砚的开发力度,将金山砚打造成推向全国的文旅产品。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谢新华 满常学

  金山,因“凿石得金而名”,位于巨野县东南20余公里处的核桃园镇,属泰沂山山脉的切断余脉残丘。核桃园镇曾因石矿丰富久负盛名,而出自金山的石头因硬度原因一度受“冷落”,即便堆放在路边,也无人问津。后在省派巨野县核桃园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推动下,金山石的价值被重新划定。随着金山砚被评定为鲁砚新品种,昔日扔路边的石头,如今成为鲁砚“新宠”。
老手艺人的接力传承
  在巨野县核桃园镇石头寨古村落石雕达人徐永昌的工作室里,他正手握刻刀,在一块金山石材上镌刻,刀与石的碰撞,铿锵有力,方寸之间,挥洒奇思妙想。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小时候村里有个石头雕刻厂,只要有时间,我就跑到石雕刻厂看工匠师傅们做活。”今年43岁的徐永昌是前王庄村人,在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里,错落着100多幢石头建造的老宅院。而徐永昌的生长环境,都是与石头“做伴”,石头房屋、石板路、石磨等,从小耳闻目睹,尤其是石雕刻厂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石雕刻制品,让他对石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徐永昌就拿起了雕刻刀。
  核桃园镇的山头由于以前过度开采,有的形成几十米的深坑,而这些矿坑里遍布徐永昌所需的石材。“没事的时候,我就到山上闲逛,常常因为捡到一块中意的石头高兴好几天。”
  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抬头看路”。为了学习雕刻技术,徐永昌曾到石雕刻厂当学徒,向周边村的石雕刻老艺人虚心求教。2010年,徐永昌通过关系跟着雕刻大师王中慧学习雕刻技术。
  石头有形,雕刻无限。在徐永昌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很多作品,多以残荷、牡丹花为主题。“砚台对雕刻技术要求更高,更加精细。”徐永昌说,现在科技发达,石雕部分用机械化加工方便了不少。凭借着对石雕艺术的一腔热忱,徐永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石雕达人,并在“线上”和“线下”收获了大量粉丝,其作品非常热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目前产品不愁卖,但形不成产业链,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每逢空闲时,徐永昌总在思索这个问题,而他们这些石雕工作者实在“势单力薄”。
跻身鲁砚新品种
  徐永昌的家乡前王庄村,房屋、围墙全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所以,这个村过去曾叫“石头寨”。据了解,该建筑群落填补了鲁西南石头寨建筑史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现在被列为巨野县第三批保护文物。距离前王庄村西南几里地外正是因“凿石得金“而得名的金山,而金山砚就是指开采金山石制作而成的砚台。
  “以前,出自金山的石头因硬度问题不受人‘待见’,即便堆在路边也没人要。”徐永昌说,“一直到2020年1月份,省派巨野县核桃园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组织专家来到我们村实地考察,专家提出了合理利用金山石资源,创新研发金山砚系列工艺品。当时我就感觉金山石的‘春天’来了。”
  随后,金山砚研究及系列作品的创作实施阶段正式开启。
  “去年夏天,鲁砚大师范玉庆来到我位于石头寨里的工作室,并与我针对使用金山石制作的砚台进行了交流。”徐永昌说,范玉庆还对核桃园镇境内的石头进行了考察,并发现出自金山及其周围的石头具有质地细密温润、石品丰富、色彩绚丽、纹理多样、发墨益毫的品质特点,属于上好砚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济南,范玉庆找出了换洗衣服和专业工具,返回石头寨徐永昌工作室开始了课题研发,手把手地将砚台制作技巧传授给徐永昌。
  2020年11月份,随着“鲁砚新品种——金山砚开发研究”专家鉴定会举办,金山砚被专家评定为鲁砚新品种,填补了菏泽没有鲁砚的空白。金山石的价值被重新划定,“身价”也直线上升。“这么一块金山石,经过雕刻,可以卖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徐永昌说。
给石头注入灵魂
  核桃园镇有大大小小22个山头,利用金山石制作出了长方砚、方形砚等30余个品种,实现了造型、纹饰、雕刻三者的协调统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范玉庆认为,金山砚创作扎根菏泽大地,承载着菏泽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融入汉文化、麒麟文化、牡丹文化精髓,突出了菏泽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二是以小篆、古隶、汉金文、汉简四种书体,以文化传承为灵魂,设计书写了金山砚砚铭砚刻图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金山砚文化;三是融入民间传说、汉画故事、风俗民情,寄托了人们深厚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独具菏泽地域文化的金山砚系列作品经过鉴定成为鲁砚新品种,填补了菏泽没有鲁砚的空白,推动了新时代鲁砚的传承创新发展。
  近年来,核桃园镇石头寨古村落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以后,来石头寨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为了传承、发扬雕刻技术文化,也为了满足游客购买当地纪念品的需要,当地政府向这些能“在石头上做文章”、能“给石头注入灵魂”的以徐永昌等为代表的石雕达人们抛去“橄榄枝”,这对一直单独作业、进行家庭小作坊的他们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据悉,核桃园镇以金山砚开发为契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制作金山砚的石材进行专门保护、收集,对全镇具有石雕经验的人才建立档案,对其技艺进行再培训、再提升,进一步提高金山砚的制作品质,加大金山砚的开发力度,将金山砚打造成推向全国的文旅产品。